【易菇論壇首發(fā)】易菇論壇網友zxw5492869 發(fā)了個【怎樣提高食用菌行業(yè)利潤 】主題貼, 我覺得這個立題很好,道出了相當多從業(yè)者的心聲。有些網友跟帖的建議也很好,在此,筆者發(fā)表一點淺見。
提高食用菌行業(yè)利潤我認為關鍵是降低種菇的生產成本,減低生產成本措施很多:培養(yǎng)料的選擇問題,如今棉籽殼價格的飛漲讓很多菇農苦不堪言,我們要研究價格低廉、本地易取的原料用來代替棉籽殼,組合好配方在不影響產量和質量的情況下,直接降低生產成本。黑木耳產區(qū),木屑價格也不便宜,用黃豆桔、玉米芯等適量配比,我的實驗效果是相當不錯的;設備問題:多數(shù)菇農買不起價格高昂的設備,對那些初涉種菇行業(yè),動輒就花幾萬元買發(fā)酵罐搞什么液體菌種我持不贊賞態(tài)度。但有些機械設備還是必須的,象滅菌設備、粉碎設備、裝袋機等,一個裝袋機能省多少人工?有一位菇農對我傾訴,以前買玉米芯都是買現(xiàn)成粉碎的,價格高還不說,粉的顆粒度還不理想,而現(xiàn)在他花1000多塊錢自己買了個粉碎機,一批菇下來,粉碎機的錢省了出來。還有澆灌設備,是花了幾個錢,但省了多少人工,并且菇的產量也高;菌種問題:我倒現(xiàn)在始終還在懷疑,為什么有些老菇農還在買三級種?問了他們,他們總說自己做種麻煩還不把握,難道三級種真的那么難做?花點錢買一級種這我不反對,但三級種用種量大,需人為增加多少成本?;配方問題:現(xiàn)在有些菇農種菇為降低成本,人為的減少麥麩、玉米面等輔料的用量,我感覺不值得,這樣產量下降,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增加了成本,是偷工減料。我一直提倡少種厚收,而非廣種薄收,但起得效果很有限;技術問題:提高菌袋成品率、出菇率,最大限度的提高生物轉化率,這是提高利潤的關鍵,菇農們多掌握知識、多走出去看看,多上網查查,總比固步自封好。
提高種菇利潤也可以另辟蹊徑。易菇論壇的藍漪網友,開了一個食用菌批發(fā)零售的小店, 兼營鮮菇,清水菇和干貨,并經已經開業(yè),筆者由衷的給與祝賀!在不放棄自身種菇的同時,開辟新的經營之路,我感覺藍漪網友雖然創(chuàng)業(yè)之路充滿艱辛,但今后的效益肯定不錯的。
種植珍稀菇種或許也可以提高利潤。通過對本地市場的開拓,這樣可以控制本地市場的價格行情,少一些市場競爭,用高端產品形成對本地市場的絕對優(yōu)勢,也能提高種菇者的利潤。比如我見到的某市一菇農,致力于猴頭的開發(fā),附近幾個縣市的酒店、超市,猴頭產品幾乎被他壟斷,價格始終在6元一斤,自然收益可觀。
當然,提高食用菌行業(yè)利潤的措施很多,筆者只是發(fā)表一點淺見,有待更多的菌界同仁獻計獻策,共同為廣大菇農造福!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