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fā)】這幾天到菇農群走了一圈,看到很多菇農靠種菇走上了致富之路,有些菇農不僅住上了漂亮的房子,有的還買上了面包車,家里都有電視機、電話,很是高興。
然而,菇農的個體的發(fā)展又處在很不平衡之中,有些菇農效益很好,但也有的菇農總是賠來賠去,經濟狀況并不樂觀。彼此差距很大。
從菇農暴露出來的問題看,一是有的缺乏種植經驗,菇出的產量低、品質差,賣不出好價錢。二是有的不知信息和行情,盲目種植,得不償失。三是由于數(shù)量上、資金上的制約,不便于機械化操作,幾乎還靠原始的手工操作,不僅增強了體力強度。還增加了種菇成本。四是一些農作物秸殼本來可以進行種菇,但仍舍近求遠花高價外購,好多資源得不到利用而白白浪費掉。太多太多的問題嚴重地阻礙制約著菇農自身的發(fā)展。
面對一撥又一撥的菇賤傷農現(xiàn)象,我感觸確實要提高菇農的素質,更要重視食用菌的產品銷售問題,菇農不僅要學會種菇,還要懂得加工,我認識的一位菇農,市場暢銷就鮮賣菇,市場蕭條就將蘑菇加工成小咸菜出售,效益真的不錯,如果我們菇農有了資源上的整合,就可以將食用菌進行加工,可以緩解這個矛盾。
到鄉(xiāng)下一走,相當多的農作物秸殼白白燒掉,這不很可惜嗎?高粱殼、玉米桔都是可以種菇的東西,我看到扔得到處都是,全當垃圾扔掉。食用菌新材料技術的研究很是必要。其實這些原生態(tài)的寶貴財富,有了好的眼光何愁不能造血呢?
菇農要有好的發(fā)展,關鍵是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讓懂科學、懂管理的菇農更多的涌現(xiàn),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何愁菇農不富?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