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只有精品一级试看30秒|色欲无码蜜臀久久AV|国产一级婬片片A片A毛片A级|国产午夜精品福利一区久久久|

易菇網(wǎng)-食用菌產(chǎn)業(yè)門戶網(wǎng)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wǎng)
  • 裝袋機
  • 發(fā)布信息當前位置: 首頁 » 供應 » 食用菌產(chǎn)品 »

    荷葉離褶傘人工馴化技術報告

    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品牌: 喜桂圖生物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
    型號: 荷葉菇
    規(guī)格: 荷葉菇
    單價: 面議
    起訂: 10 KG
    供貨總量: 50000 KG
    發(fā)貨期限: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1 天內發(fā)貨
    所在地: 內蒙古 呼倫貝爾市
    有效期至: 長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2-11-18 08:15
    詢價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聯(lián)系方式
    加關注0

    牙克石市喜桂圖生物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

    企業(yè)會員(非付費)第14年
    資料未認證
    保證金未繳納
    •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
    • 上次登錄 2012-11-18
    • 13347180372@189.cn
    • 0470-7357816
    • 13347180372
    • 王京生 (先生)   供銷總監(jiān)
     
     
    產(chǎn)品詳細說明
    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自然環(huán)境概況
    (一)地理位置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位于我國東北部,西、西北、北與俄羅斯、蒙古隔額爾古納河為界,東與黑龍江省相鄰,南綿延至內蒙古興安盟,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9°36′26″~125°24′10″,北緯47°03′26″~53°20′00″,總面積為1067.75萬hm2,森林覆被率77.6%。
           由內蒙古牙克石市喜桂圖生物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連俊文擔任項目負責人,成立了荷葉離褶傘人工馴化課題組。13年間,課題組結合大興安嶺地區(qū)菌類的生活習性和森林分布情況,采用林區(qū)森林枯枝落葉和腐殖質、野草作為培養(yǎng)基,經(jīng)歷了艱苦的人工馴化培育過程,終于探索出了經(jīng)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都可觀的荷葉離褶傘培育技術。
    名 稱:牙克石市喜桂圖生物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
    地 址:牙克石市勝利辦事處大橋屯十一組四組(鳳凰山附近)
    聯(lián)系人:連俊文、段紅亮
    招商電話:13347180372、 13633715313 、
    市場部聯(lián)系人:段紅亮
    商務電話:13646480005
    辦公電話:0470-7357816
    內蒙古呼倫貝爾喜桂圖生物資源有限公司
    公司網(wǎng)站:http://yksxgt.b2b.youboy.com
    電子郵箱:13347180372@189.cn 郵編:022150
    (二)氣候
         地處歐亞大陸中高緯度地帶,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受大興安嶺山地阻隔,嶺東和嶺西的氣候有顯著差異。嶺東氣候溫和,雨量較大,屬于半濕潤氣候;嶺西屬于半濕潤森林草原氣候;而山地寒冷濕潤,屬于森林氣候。林區(qū)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嚴寒、干燥;夏季受副熱帶高壓的海洋氣團影響,降水集中,氣候溫熱,春季多風而干旱,秋季降溫急驟,常有霜凍,無霜期較短,平均為80~115d。年平均氣溫-5~0℃,最冷月平均氣溫為-31~ -24℃,極端最低氣溫達-52℃,極端最高氣溫37.5℃。受地形和季風活動影響,降水自東向西遞減,年平均降水量350~500mm。雨量、熱量集中,高溫日數(shù)少,日溫差大,積溫的有效性高;但熱量不足,年際變幅大,常有夏季低溫出現(xiàn)。林區(qū)≥0℃年積溫為1,787~2,468℃,≥10℃年積溫為1,235~2,014℃。
    (三)地貌地勢和土壤
           林區(qū)地貌可分為山地、丘陵和苔原三大類型。大興安嶺主脈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整體地勢南高北低,主要分水嶺破碎而不連貫,山頂有寬坦的山脊。林區(qū)地帶性土壤主要為棕色針葉林土、黑土、暗棕壤、灰色森林土、黑鈣土,在河谷、河階臺地及平緩洼地分布著草甸土和沼澤土等非地帶性土壤。
    (四)水文
           林區(qū)屬黑龍江流域,主要分布有額爾古納河和嫩江兩大水系,境內最長的河流為諾敏河,長365.1km,其次是激流河,長331.5km。河流侵蝕程度一般,河曲較明顯,牛軛湖及水泡遍布。河谷平緩寬闊,其上游多沼澤化,并形成大面積濕地景觀。全區(qū)河網(wǎng)發(fā)達,河川溪流眾多,但缺乏形成湖泊的自然條件,因而湖泊較少。林區(qū)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11%。
    (五)植被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植被以中、低山森林植被占優(yōu)勢,其地帶性植被是以興安落葉松林為主體的明亮針葉林,在一定地域上摻雜有一些草甸、草原草甸、沼澤、灌叢和少量人工植被。興安落葉松是俄羅斯西伯利亞泰加林沿山地向南延伸分布的主體部分,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大興安嶺主脈。在林區(qū)東南低山丘陵地帶,蒙古櫟林和黑樺林逐漸增多。在林區(qū)西部和南部邊緣分布較多的白樺林。樟子松林在北部林區(qū)呈塊狀分布,在中部零星分布于向陽的斜陡坡上。在河谷沖積地上有甜楊和鉆天柳混交林分布。在林區(qū)北部海拔1,200m以上為偃松矮曲林帶,主要植物群落類型有巖高蘭-偃松林、赤楊-偃松林;在海拔750~1,350m為針葉林或少量針闊混交林帶;海拔1,000~1,350m分布著偃松-興安落葉松林。全林區(qū)各類野生植物共有202科1951種。廣茂的大興安嶺,分布著集中成片的原始森林、次生闊葉林、森林草原過渡地帶,森林植被種類豐富,倒木、枯立木交錯橫生,腐殖質層肥厚,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云杉(Picea koralensis)、白樺、蒙古櫟、山楊、黑樺(Betula dahurica),河谷有鉆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甜楊(Populus suaveolens),高山之巔生長著楓樺(Betula ermanii)、岳樺(Betula armani)、散生的有榆樹(Ulmus spp),還分布極其豐富的灌叢群落,如偃松(Pinus pumila)灌叢、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灌叢、叢樺(Betula fruticosa)灌叢等。經(jīng)測算,荷葉離褶傘適宜生長環(huán)境350萬公頃,主要是草類林、五花草甸、灌木叢。
    (六)大型經(jīng)濟真菌資源
          多樣的森林群落類型為不同生態(tài)習性的真菌種群提供了優(yōu)越的生育條件,孕育著極其豐富的大型經(jīng)濟真菌資源。根據(jù)《內蒙古大興安嶺大型經(jīng)濟真菌》記載,內蒙古大興安嶺大型經(jīng)濟真菌有37科87屬276種,有野生食用菌、藥用菌、毒菌、樹木外生菌根菌、木材腐朽菌5大類。
    1、食用菌資源
    林區(qū)食用菌31科64屬198種,占我國已知食用菌總數(shù)的20%左右。廣泛分布在大興安嶺的興安落葉松林、白樺林、樟子松林、柞樹林、偃松灌叢、榛子灌叢等各種森林群落內的地上、立木、倒木上,以及伐樁、枯枝落葉、腐殖質上,以及森林草原過渡地帶的草甸雜草叢中,其中利用價值大的有100多種,大部分又兼有藥用價值,當?shù)貍鹘y(tǒng)食用的有30余種。
    白蘑科的食用菌最豐富,已知58種,其中蜜環(huán)菌、花臉香蘑、紫丁香蘑、棕灰口蘑、香杏口蘑等大型食用菌,分布廣泛,產(chǎn)量大,是當?shù)匕傩諛O為喜食的大型真菌,尤其是在7~9月份,林內溫度適宜時,在林內外的針闊葉樹的倒木、枯立木及伐樁、枯枝落葉腐殖質層上到處可見。蒙古口蘑夏秋生于草原上,大量成群生長并形成蘑菇圈,在大興安嶺西坡森林草原過渡地帶也有分布,由于采集量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數(shù)量明顯減少,急需人工馴化培養(yǎng);土豆口蘑多生于針闊混交林地上群生形成蘑菇圈,在人工楊樹防護帶上生產(chǎn)量大。其次還有荷葉離褶傘、真姬離褶傘、金針菇、球根口蘑、條柄铦囊蘑、棕灰口蘑等,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木耳科的黑木耳,野生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東南坡,近年來,人工栽培量極大,產(chǎn)量也高,成為林區(qū)主要林副產(chǎn)品。猴頭菌科的猴頭、珊瑚狀猴頭菌均是著名的山珍,是中國宴席上的名菜,野生數(shù)量較大,人工培養(yǎng)可形成規(guī)模。雞油菌科的雞油菌有濃郁的水果香味,并能入藥。
    牛肝菌科已知食用菌有19種,較為珍貴的品種有美味牛肝菌、褐龐柄牛肝菌、點柄粘蓋牛肝菌、厚環(huán)粘蓋牛肝菌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多有抗癌作用,是制“舒筋丸”的主要原料之一,但是當?shù)厝艘蚱潆y以貯存很少采集。
    絲膜菌科已知有9種,產(chǎn)量較大,主要種有粘液絲膜菌、米黃絲膜菌、丁香紫絲膜菌等。
    蘑菇科已知有10種,多分布在森林草原過渡地帶的草地上,部分也生長在林中地上,如野蘑菇、雙孢蘑菇、蘑菇、白林地蘑菇等,均是味道鮮美且質地細嫩,極有培養(yǎng)價值。
    紅菇科食用菌有17種,老百姓常稱“辣蘑”的就是此科。常見食用菌有松乳菇、大白菇、花蓋菇、綠菇等。
    側耳科食用菌有15種,有著名的側耳、美味側耳、黃白側耳、亞側耳、香菇、刺芹側耳、鳳尾菇等,而且部分品種已大量人工栽培。
    球蓋菇科食用菌已知有10種,如白鱗傘、尖鱗傘、翹鱗傘、光帽鱗傘等,其中光帽鱗傘是重要的人工栽培種,商品名稱為滑菇。
    2、藥用菌資源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中的藥用真菌資源同野生食用菌一樣豐富,有不少種類屬于傳統(tǒng)的中藥或民間藥物,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目前篩選抗癌新藥的對象。根據(jù)考察研究,本書記栽了藥用真菌25科63屬139種,其中已知有抗癌作用的和做抗癌試驗的有109種。
    多孔菌類的藥用真菌有25種,如云芝、裂蹄木層孔菌、火木層孔菌、樺革裥菌、木蹄層孔菌、松生擬層孔菌等,這類分布廣、產(chǎn)量大。
    靈芝科有3種藥用真菌,著名的藥用真菌靈芝、松杉靈芝、樹舌扁芝。
    牛肝菌類的藥用真菌有6種,如美味牛肝菌、點柄粘蓋牛肝菌、厚環(huán)粘蓋牛肝菌、褐環(huán)粘蓋牛肝菌等。
    白蘑科的藥用菌有30種,如口蘑、金針菇、蜜環(huán)菌、紫丁香蘑等。
    腹菌類藥用真菌已知有10余種,如馬勃科的梨形馬勃、網(wǎng)紋馬勃、大禿馬勃,還有尖頂?shù)匦?,分布廣、產(chǎn)量大,主要用于消炎、止血,是中醫(yī)傳統(tǒng)用藥。
    猴頭菌、硫磺菌、繡球菌、木耳屬于食藥兼用菌,具有極其廣泛的研究開發(fā)價值。
    3、毒菌(毒蘑菇)資源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中的毒菌已知有16科24屬42種,占全國已知毒菌種類的10%左右。紅菇科的毒菌最多,已知有7種,常見有毒紅菇、稀褶黑菇、臭黃菇、毛頭乳菇、絨白乳菇等。鵝膏科有4種,主要有毒蠅鵝膏菌、豹斑毒鵝膏菌、灰鵝膏等。鬼傘科有墨汁鬼傘、毛頭鬼傘、晶粒鬼傘等。馬鞍菌科的鹿花菌為極毒菌。
    4、外生菌根菌資源
    相當多的真菌不僅需要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在長期歷史演化過程中與樹木形成共生關系,即形成樹木必不可少的外生菌根菌(ectomycorrhiza fungi)。
    林區(qū)記載樹木外生菌根菌15科22屬98種,主要是白蘑科、絲膜菌科、牛肝菌科、紅菇科、蠟傘科、鵝膏科、鉚釘菇科的真菌。形成菌根的真菌稱菌根菌。與菌根菌形成菌根的植物稱菌根植物。大興安嶺菌根植物主要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黑樺、蒙古櫟、柳樹等樹種。菌根是菌根菌和菌根植物的共生體,菌根能擴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增強根系吸叫礦物質和含氮有機物等能力,并分泌維生素、酶和抗生物質,則有利于真菌的發(fā)育和子實體的形成,還能為菌根真菌的生長提供碳源和能源,兩者通過形成菌根彼此受益,對這些樹木的更新生長發(fā)育以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都有著重要的生態(tài)意義。因此對這類外生菌根菌的考察研究,不僅有益于野生食用菌、藥用菌的馴化與資源保護,而且可以應用這種與樹木特殊的生態(tài)關系發(fā)展林業(yè),綠化改造禿山、荒漠,育苗造林。
    5、木腐朽菌
    林區(qū)有木材腐朽菌16科40屬77種。木材腐朽菌是指生活在木材或活立木的死亡部分,分解吸收其養(yǎng)分,破壞其結構,導致木材腐朽的真菌。在自然條件下,木腐過程往往是大型真菌和小型真菌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大型真菌在木腐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擔子菌中的多孔菌種類最多,多孔菌科的迷孔菌屬、牛舌菌屬、層孔菌屬、靈芝屬、革褶菌屬、干朽菌屬、多孔菌屬、云芝屬、栓菌屬等33種;革菌科的韌革菌屬;白蘑科的蜜環(huán)菌屬、金錢菌屬;側耳科的香菇屬、側耳屬;木耳科的木耳屬;銀耳科的銀耳屬等都是重要的木材腐朽菌。這些木腐菌大多有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這類菌廣泛生長在立木、倒木、伐樁及枯枝落葉上,分解利用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等,使樹木木質部形成白色或褐色腐朽,以及導致木腐朽病。
    二、荷葉離褶傘分類地位與生物學特性
    (一)荷葉離褶傘分類地位
    荷葉離褶傘(Lyophyllum decastes)又名“路基蘑”、“鐵道蘑”、“土包蘑”、“礦地蘑”、荷葉蘑、冷菌、凍菌、一窩雞、一窩羊等,屬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層菌綱(Hymeno-mycetes),傘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離褶傘屬(Lyophyllum),在歐洲被稱為“Fried chicken mushroom”。
    (二)荷葉離褶傘形態(tài)特點
    子實體中等,菌蓋寬6~10cm,扁半球形,后平展,中部稍凸起或微下凹,往往不整形,蓋緣下彎,薄,波狀,有時不規(guī)則淺裂,蓋面平滑,無毛或常有附生纖毛,有光澤,淺灰色、灰黑或淡茶褐色。菌肉中部厚,邊緣薄,有彈性,白色,味柔和。菌褶直生至彎生,老后稍延生,密,幅稍寬,薄,白色至帶黃色,后彎,淺灰色,褶緣波狀。菌柄長6~10cm,粗0.5~1.5cm,中生或偏生,圓柱形,基部明顯膨大,多數(shù)常彎生,實心,頂部粉狀,向下纖維狀,有彈性,白色至淡色,基部灰色至褐色。孢子印白色。孢子球形,無色,光滑,4~7µm。
    (三)生長環(huán)境
    夏至秋季叢生或單生于針闊混交林或楊樺林內地上,林區(qū)主要分布在河流兩岸林下、森林與濕地過渡地帶的林下、公路兩側萌生密林下、較為潮濕的灌木叢等。與赤松形成外生菌根。見圖1~圖4。
    (四)分布 
    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青海、四川、貴州、云南、新疆等地。內蒙古大興安嶺分布于中部和南部,標本采于庫都爾、烏爾旗汗、伊圖里河。
    (五)生物學特性
    荷葉離褶傘菌絲生長溫度范圍5~30℃,最適溫度18~22℃;子實體分化溫度范圍10~20℃;0~5℃的溫差有利于子實體的分化。孢子萌發(fā)溫度8~25℃;菌絲體能在PH值4~10范圍內生長,適宜PH值4.5~6.5;C/N為10:1~50:1均可生長,適宜生長范圍40:1~50:1;光照在20lx~1000lx之間均能生成原基,適宜光照為300lx~500lx,菌絲體能在黑暗條件下良好生長。
    三、荷葉離褶傘有效成分分析及經(jīng)濟用途
    荷葉離褶傘菌肉肥厚細膩、清香撲鼻,味道鮮美,且子實體中富含β-1,3-D葡聚糖與β-1,6-D葡聚糖,是一種食藥兼用的名貴食用菌。甘肅河西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對荷葉離褶傘進行了成分測定,荷葉離褶傘子實體含粗蛋白21.4%,粗脂肪1.44%,粗纖維9.52%,碳水化合物53.03%,灰分13.6%;必需氨基酸6.02g/100g,占氨基酸總量(16.82g/100g)的35.78%;含維生素B10.068mg、維生素B24.26mg、維生素B6590μg、維生素B1255.7μg、煙酸21.2mg;1kg子實體含鋅50.0mg、銅19.0mg、硒0.013mg、鎘1.85mg、汞0.56mg、鉛0.75mg、砷0.29mg。
    荷葉離褶傘營養(yǎng)成分與香菇等四種食用菌比較(%)
               粗蛋白      粗脂肪     碳水化合物     粗纖維   灰分
    荷葉離褶傘      21.4         1.44       53.04           9.52     13.6
    香菇            24.4         8.20       57.00           4.10     6.40
    雙孢蘑菇        21.00        4.60       31.70          21.0     8.00
    糙皮側耳        19.46        3.84       65.61           6.15     4.94
    金針菇          19.34        2.22       54.00           7.42     5.97
     
    荷葉離褶傘子實體氨基酸種類與含量測定:荷葉離褶傘子實體中氨基酸總量(16.82g/100g)占氨基酸總量的35.78%,高于香菇(16.40g/100g)和金針菇(10.55g/100g);必需氨基酸(6.02g/100g)占氨基酸總量的35.78%,比金針菇(4.66g/100g)高1.36g/100g;比香菇(6.69g/100g)低0.67g/100g。
    荷葉離褶傘與香菇三種食用菌氨基酸含量比較(g/100g)
    氨基酸                 荷葉離褶傘        香菇          金針菇
    天門氨基酸             1.75              1.57          0.68
    蘇氨基酸               1.09              0.80          0.53
    絲氨酸                 0.95              0.81          0.51
    谷氨酸                 2.81              3.09          1.17
    甘氨酸                 0.92              0.73          0.51
    丙氨酸                 0.99              0.86          0.89
    纈氨酸                 0.82              0.74          1.28
    蛋氨酸                 0.17              0.27          0.29
    異亮氨酸               0.86              1.79          0.53
    亮氨酸                 1.07              1.24          0.77
    酪氨酸                 0.57              0.43          0.48
    苯丙氨酸               0.88              0.66          0.56
    賴氨酸                 1.13              0.95          0.70
    組氨酸                 0.50              0.31          0.27
    精氨酸                 1.30              0.92          0.48
    脯氨酸                 0.84              0.70          0.42
    色氨酸                 ----              0.24          ----
    胱氨酸                 0.17              0.34          0.48
    總氨基酸               16.82             16.40         10.55
    必需氨基酸             6.02              6.69          4.66
     
    荷葉離褶傘子實體維生素種類與含量分析:
    經(jīng)測定:100g荷葉離褶傘子實體中含有維生素B10.068mg、維生素B24.26 mg、維生素B6590μg、維生素B1255.7μg、煙酸21.2μg。
    荷葉離褶傘子實體重金屬與微量元素含量分析(mg/kg)
                                 Cd 鉛Pb 砷As 汞Hg 鋅Zn 銅Cu 硒Se
    荷葉離褶傘                   1.85   0.75 0.29   0.56 50.0   19.0 0.013
    食用菌衛(wèi)生標準                      2.0   1.0    0.2
    綠色食品 食用菌NY/T749-2003 1.0    1.0   0.5    0.1
    1kg荷葉離褶傘子實體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鋅50.0 mg、銅19.0 mg、硒0.013 mg;重金屬鎘的含量(1.85 mg/kg)和汞的含量(0.56 mg/kg)超過了國家《食用菌衛(wèi)生標準》GB7096-2003;鉛和砷的含量符合國家綠色食品食用菌NY/T749-2003的標準。
    由上述測定結果得知荷葉離褶傘子實體蛋白質含量(21.4%)高,氨基酸種類齊全(17種),脂肪含量(1.44%)低,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鋅、銅和硒以及大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等,故該菌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以上材料引自《菌物學報》2008年9月15日 第27卷第5期)
    河西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系對荷葉離褶傘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通過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優(yōu)化了荷葉離褶傘菌絲體和發(fā)酵液中多糖的提取工藝。利用圓紙片法對荷葉離褶傘多糖進行了抑菌性實驗,結果表明荷葉離褶傘多糖提取物對細菌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對四疊球菌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最強,最小抑菌濃度均為1.094ug/ml。該研究以期為荷葉離褶傘在更多領域的合理開和利用提供參考。(《中國食品工業(yè)》)2009年第12
    四、荷葉離褶傘人工馴化培育技術指標
    (一)母種的制作
    每年8月~9月,在大興安嶺林區(qū)采集野生荷葉離褶傘子實體,進行試驗母種分離和提純、馴化。
    1、選取朵型好、菌柄粗壯、菌蓋厚實的多個子實體,通過組織分離,分別進行PDA培養(yǎng)基試管培養(yǎng)。試驗共分離菌種擬定12個,每個菌株分離20~30支,溫箱培養(yǎng)72小時進行觀察。并從中選取菌絲成活、外觀優(yōu)良、無雜菌感染的菌株 6個,分別定名為Za、Zb、Zc、Zd、Zo、Zx進行菌種母種生長綜合性狀的選育。對照PDA培養(yǎng)基試驗。
    2分別從上述的6個菌株進行改良PDA培養(yǎng)基試管培養(yǎng),經(jīng)觀察72小時發(fā)現(xiàn)La、Lb、Lc、 Ld菌絲生長健壯但生長緩慢, 經(jīng)過168小時培養(yǎng),生長1.0㎝、0.6㎝、0.8㎝、0.8 cm,Lo、Lx生長較迅速,超過1cm??梢钥闯觯篜DA培養(yǎng)基不太適合野生荷葉離褶傘菌絲的生長。但在PDA培養(yǎng)基上可以成活。
    3、進行荷葉離褶傘菌絲母種培養(yǎng)基的選擇
    為了篩選一種比較適合荷葉離褶傘菌絲生長的母種培養(yǎng)基配方,我們選取了以下10種材料分別進行同一種菌種菌絲的生長速度測試實驗,一級菌使用長度為18mm×180 mm長的玻璃試管培養(yǎng),溫度控制在18~25℃,適宜溫度22℃,培養(yǎng)時間20天,以便進行觀察總結。分別是:
    (1)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麥麩40g、水1000ml
    (2)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小米40g、水1000ml
    (3)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玉米碴子40g、水1000ml
    (4)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大米40g、水1000ml
    (5)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蛋白胨3g、水1000ml
    (6)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磷酸二氫鉀2g、水1000ml
    (7)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豆餅粉10g、水1000ml
    (8)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小麥20g、水1000ml
    (9)馬鈴薯200g、瓊脂18g、闊葉樹落葉100g、水1000ml取汁
    (10)闊葉樹鋸末200g、馬鈴薯200g、瓊脂18g、水1000ml
    馬鈴薯去皮、挖眼,切片。麥麩、小米、玉米碴子、大米、豆餅、闊葉樹落葉、闊葉樹鋸末分別煮汁、過濾、沉淀,取上層液。分別裝管、滅菌后,統(tǒng)一接入荷葉離褶傘組織分離的菌株,放入恒溫箱中,25℃培養(yǎng)96小時。發(fā)現(xiàn)菌絲在配方9、10、1三個樣方生長良好。分別是1.0㎝、0.8㎝、0.6㎝,尤其配方9的長勢優(yōu)良,菌絲粗壯,生長端整齊,濃密,在試管的中心上下兩端生長均勻,配方9的原料基礎適合荷葉離褶傘菌絲的生長。
    為了找出最佳比例配方,我們對配方9的各種原料比例進行配方比較,調整比例。分別是:
    (1)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闊葉樹落葉100g、水1000ml。
    (2)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闊葉樹落葉200g、水1000ml。
    (3)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18g、闊葉樹落葉400g、水1000ml
    制作方式與上述相同,分別接入分離菌株,96小時培養(yǎng)后,檢查測量發(fā)現(xiàn),配方2生長最佳。得出結論是,荷葉離褶傘菌絲在闊葉樹落葉在每1000ml培養(yǎng)基中的含量為200g時生長最佳?;臼?4天左右可以長滿試管約11cm左右的長度。故此,我們定為此培養(yǎng)基為培養(yǎng)基,闊葉樹落葉以大興安嶺原生產(chǎn)地的為好,開鍋后慢火煮5~10分鐘為佳。
    對篩選出的6個菌株同時接到闊葉樹落葉培養(yǎng)基上。25℃恒溫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 La、Lb、Lc、約需18天可以長滿試管,Ld約需15天可以長滿試管,Lo、Lx約需22天可以長滿試管。出現(xiàn)菌絲生長性狀不一的原因,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分析。初步推斷是菌種對人工的培養(yǎng)還是有一定的抗性的,對養(yǎng)分的需求有不同的差別和要求,必須經(jīng)過有針對性的野外培養(yǎng)方可得出結論。圖5~圖6。
    (二)荷葉離褶傘二級菌種的制作
    從荷葉離褶傘母種的分離可以看出,在一般情況下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的能力都不強。針對這一特點,結合大興安嶺地區(qū)野生荷葉離褶傘生活習性和森林分布情況,我們分別選擇鋸末、小麥、大麥和闊葉樹落葉作為培養(yǎng)基的原料,生產(chǎn)菌種。分別是:
    (1)鋸末80%、麥麩18%、石膏粉1%。
    (2)小麥80%,鋸沫19%,石膏粉1%
    (3)大麥80%、鋸沫19%、石膏粉1%
    (4)闊葉樹枯枝落葉80%,麥麩18%、石膏粉1%、葡萄糖1%、水適量。
    (5)玉米大碴子或麥粒50㎏(86.2%),闊葉樹種枯枝落葉(或草)粉8㎏(13.8%),石膏58g。
    制作過程是:將小麥、大麥分別煮到熟而不爛,大麥、小麥以內無白心但不開裂為止,麥麩、鋸沫、石膏粉等分別用水拌好后混于相應的原料中拌均勻,裝500ml三角瓶和裝二級菌葡萄糖瓶中,滅菌、接種,室內培養(yǎng)。期間,需檢查菌種的感染情況,剔除感染袋。養(yǎng)菌階段發(fā)現(xiàn),荷葉離褶傘菌絲在配方4、5上生長迅速,經(jīng)過40-42天即可長滿全瓶,小麥、玉米碴子相似,需55天方可長滿全瓶。鋸沫生長約經(jīng)過60~65天方可滿瓶。
    配方5培養(yǎng)基配方制作方法:將玉米大碴子浸泡12小時以上,用水煮至熟而不爛,用清水透洗瀝凈粘液,再與樹葉粉及石膏拌勻裝瓶,常壓或高壓滅菌,無菌條件下接種,上架培養(yǎng)。發(fā)菌期間采取兩次搖瓶法,菌絲長滿瓶時間可縮短10~15天,菌齡短,菌絲齊整,活性強。菌絲發(fā)滿瓶時間為30天左右。
    二級菌以顆粒、尤其以闊葉樹枯枝落葉為主料生長迅速,是做菌種的良好材料。以玉米碴子、小麥作原料也可以,但是在制作和養(yǎng)菌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雜菌感染情況,尤其新手制作菌種,火候和技術掌握有一定難度,容易增加生產(chǎn)成本。配方4、5的技術簡單感染率低,所用原料為大興安嶺地區(qū)資源最為豐富的枯枝落葉,可以在大興安嶺地區(qū)推廣。圖7~10
    (三)三級菌種的制作
    使用林區(qū)針葉林和闊葉林等林下枯枝落葉、腐殖質、闊葉木屑、林下及草甸子上的野草和麥麩按照一定比例配方枯枝落葉(闊葉樹種)60%,野草20%,麥麩、腐質土等20%。
    三級菌種培養(yǎng)基制作方法:將各種原料拌勻,使含水量達62%為宜,一般選用17×34cm的丙烯袋,每袋裝干料約500g。常壓或高壓滅菌,無菌條件下接種,上架發(fā)菌培養(yǎng)。圖11
    (四)荷葉離褶傘人工馴化出菇培育技術指標
    出菇馴化培育分4種模式,野外林下或灌叢2種,室內或菇棚2種。野外林下出菇模式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大面積推廣,與林地形成菌根關系,對森林培育有很大益處,其弊端是一年只能在6~9月份生產(chǎn);室內或菇棚培育模式最大優(yōu)點是一年四季均可培育,就是需要較大面積建設菇棚或培養(yǎng)室,成本比較高。
    1、荷葉離褶傘野外林下出菇
    在草類興安落葉松林、草類白樺林下和雜草甸(五花草甸)設置野外培育地,培養(yǎng)地要選擇平坦,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土壤厚度在40㎝以上。在林間或草甸開出深30~40㎝、寬40㎝、長300~400㎝(長度控制在便于管理)的溝渠,在溝兩側立面上打穴,把三級菌脫袋后成3~5㎝直徑大小的團粒,平鋪在溝渠地面,把三級菌袋一半埋在立面穴內,覆蓋腐殖質土3~4㎝,再覆蓋2~4㎝的枯枝落葉或者營養(yǎng)料。大興安嶺林區(qū)6~8月林地溫度一般為10~28℃,該菌絲體適應5~30℃,子實體適應8~20℃。培養(yǎng)基適宜含水量為62%,子實體的適宜空氣濕度85%~90%。菌絲對光線的要求不太嚴格,林下的自然散射光即可。喜新鮮空氣,森林空氣是食用菌最佳空氣環(huán)境。適時適量澆水,通風,天熱時要加蓋草簾降溫。夏秋季節(jié)20天左右就可采收成菇。采收標準國家還沒有標準,按照食用菌商業(yè)慣例,出菇以菇傘似開非開時為度。
    野外培育時間在20天~30天,第一茬菇開始生長人,出菇時間一般在3~4天完成,當荷葉離褶傘高5~8㎝,菌傘沒有展開時,可以采第一茬菇,采菇時要將開閃的蘑菇均勻留下,作為菌種發(fā)散孢子粉的母種,采摘第一茬菇后,在培育床上覆蓋2~4㎝的營養(yǎng)土,以利菌絲繼續(xù)生長。按照大興安嶺氣候環(huán)境條件,野外培育荷葉離褶傘每年可以出菇3~4茬,每平方米可累積產(chǎn)菇10~15㎏。
    特點:荷葉離褶傘的野外種植,在原生長環(huán)境下進行野外培育出菇,利用森林環(huán)境擴大培育面積,增加食用菌產(chǎn)量的生產(chǎn)方式。在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發(fā)育與樹木形成共生關系,形成樹木必不可少的外生菌根菌。菌根植物主要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黑樺、蒙古櫟、柳樹等樹種。菌根是菌根菌和菌根植物的共生體,菌根能擴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增強根系吸收礦物質和含氮有機物等能力,并分泌維生素、酶和抗生物質,則有利于真菌的發(fā)育和子實體的形成,還能為菌根真菌的生長提供碳源和能源,兩者通過形成菌根彼此受益,對這些樹木的更新生長發(fā)育以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都有著重要的生態(tài)意義。圖19~21。
    2、灌木叢(或草甸)打穴栽培法
    培育環(huán)境選擇:林區(qū)適宜馴化培育荷葉離褶傘的灌木叢有叢樺灌叢、榛子灌叢,草甸有五花草甸,苔草草甸等。
    使用專用工具在灌木層中打穴,穴位大小以空地大小及打穴難易程度而定,一般每個穴位下種1~6袋。調整好穴內的土壤水分達40%,將脫袋后的菌柱整個掩埋于穴內,覆上2~4cm的腐質土及1~2cm的樹葉,把塑料膜做成的錐形帽扣在穴面上。出菇前期每2~3天揭帽檢查其內濕度,酌情結合雨水澆水,后期要每天揭蓋檢查適當澆水。自然溫度及氣候下一般20天左右現(xiàn)蕾出菇,出菇周期等與槽式栽培法相近。一般每市畝下種3000袋左右,產(chǎn)量按下種量計算,一般每袋菌種年可產(chǎn)鮮菇1.5市斤,頭潮0.8斤,二潮0.5斤,三潮0.2斤,次年還可產(chǎn)0.5斤。
    此培育方法生物學效率達150%~200%(與槽式栽培法基本一致),投入產(chǎn)出比約為1:5(與室內箱架式栽培法基本一致)。圖22
    3、室(大棚)內箱架式栽培荷葉離褶傘
    (1)菇棚設置
    菇棚以坐北朝南為好,一般寬為5~6m,長不等,面積50~100㎡為宜。墻壁要有窗戶或做成拱形棚頂,用透明塑料膜覆蓋,以便采光。南北墻上對應培養(yǎng)架的過道要開上中下通風孔,規(guī)格40×40cm,孔的一端裝紗窗,另一端設閥門。上孔距墻壁上沿20cm,下孔距地10cm,孔的東西間距一般為2.5m。棚頂長中線上每隔4m設拔風孔一個,筒高1.5m、徑30cm,筒頂設防雨帽,中間裝閥門。
    2)培養(yǎng)架設置
    培養(yǎng)架一般為木質材料,在菇棚內設置4~6層培養(yǎng)架,每層間距50cm,在培養(yǎng)架上放置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箱底寬1~1.2m,長2~2.5m,箱高30cm。培養(yǎng)箱與菇棚南北墻呈垂直并列擺放,每排培養(yǎng)架間距60cm,培養(yǎng)架的一端與墻間留走廊寬60~80cm。
    3)栽培袋的處理
    用高錳酸鉀或克霉靈溶液清洗袋的外表。
    菌袋開口:剪掉菌袋蓋體,保留菌種以上筒膜5cm。
    搔菌:清除菌柱上端的老菌皮.
    覆蓋:搔菌后馬上覆蓋含水40%的腐質土2~4cm,再覆蓋1~2cm的樹葉(落葉松針葉為好)。
    將處理好的栽培袋按每㎡50袋的密度垂直擺放于箱床內,之后用塑料膜覆蓋于箱床上。
    4)菇棚的管理
    每天揭開塑料膜觀察菌袋及箱床內的干濕狀態(tài),適時通風澆水,使箱內保持濕潤狀態(tài)。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并維持室溫15~20℃。依棚內晝夜自然光線照射,約20天即可現(xiàn)蕾出菇,再需15~20天便可采收頭潮商品菇。頭潮菇采收結束后,停止?jié)菜B(yǎng)菌3~5天,然后再逐漸澆水使箱床內達到濕潤狀態(tài),又經(jīng)15~20天可采收第二潮菇。二潮菇后棄掉菌袋,完成第一個批次栽培周期(約60~70天),接著可換載第二批次。如此,每個菇棚每年可重復栽培5~6個批次。菇棚內要始終清潔衛(wèi)生,保證空氣流通新鮮,以減免病蟲害的發(fā)生。必要時可采用國家允許的藥物殺蟲滅菌,最好采用安裝物理凈化裝置凈化空氣,如負離子凈化器、氧原子消毒機等。圖12~15
    4、 室內箱槽式栽培荷葉離褶傘
    用木板或藤條制作寬50 cm、長80cm、高30cm的小箱槽,木板制作的箱槽底面及四周打小孔。把脫袋后的菌柱立著擺放于槽內,用含水40%的腐質土掩埋,菌柱的上面覆土2~4cm,覆樹葉1~2cm,然后覆蓋塑料膜,將箱槽擺放于床架上。每個箱槽可下種24個菌柱,可采菇三茬,即28斤左右。出過三茬菇后重新?lián)Q土換菌播種。其余管理同室內箱架式袋栽模式。
    此模式培育荷葉離褶傘生物學效率可達120%,投入產(chǎn)出比約為1:4(成本2.5元/袋,產(chǎn)值10元/袋)。圖16~18
     
    五、荷葉離褶傘人工馴化培育經(jīng)濟指標
    (一)室內培養(yǎng)箱式栽培經(jīng)濟指標
    1、菇棚面積分配:箱床架占菇棚地表總面積的60%,其余40%為作業(yè)道占用。有效出菇面積為地表總面積的300%(5層架×60%)
    2、栽培密度:每㎡培養(yǎng)箱架可垂直擺放50袋。
    3、菇棚周轉使用率:每年可周轉栽培5~6個批次(每個批次周期為60天左右)
    4、市場預測:目前市場野生荷葉離褶傘鮮菇價位在15~20元/市斤,干菇市場價180~300元/市斤,人工培養(yǎng)按照市場價10元/斤。
    單位產(chǎn)出:
    每袋可產(chǎn)鮮菇500克, 產(chǎn)值10元。
    每㎡培養(yǎng)箱每批可產(chǎn)鮮菇50斤,產(chǎn)值500 元。
    每㎡菇房每年可產(chǎn)鮮菇250斤,產(chǎn)值2500元。
    5、單位成本
    每袋總成本2.5元/袋(菌種及出菇管理);
    每㎡培養(yǎng)箱每批投入總成本125元;
    每㎡菇房每年投入生產(chǎn)總成本625元;
    投入產(chǎn)出比 1:4;
    生物轉換率 100%;
    (二)野外林下種植栽培經(jīng)濟指標
    1、有效種植面積測算:此模式不單是溝底下種,而且溝墻兩側的腐質層各有20cm寬的墻面上也同時播種,這就在不增加地表總面積的前提下充分擴大了下種面積。溝底面積(寬70cm)占地表總面積的44.4%,溝兩側菌墻占地表總面積的25.4%,實際下種面積約占地表總面積的70%。
    2、栽培區(qū)作業(yè)道寬80cm,占地表總面積的50%。
    3、四周排水溝占地表總面積的5%。
    4、每市畝下種量:折合4200袋。每㎡有效面積36個點位(相當于下種9袋)
    5、生物學效率150%~200%:即當年頭潮菇80%、二潮菇50%、三潮菇20%、次年50%。
    6、市畝年產(chǎn)出:當年可產(chǎn)鮮菇6300斤,產(chǎn)值63000元;次年可產(chǎn)鮮菇1100斤、產(chǎn)值11000元。
    7、市畝成本
         當年菌種成本10500元,人工費及其他費用2000元,計12500元。次年田間管理及后續(xù)培育營養(yǎng)肥料 2300元。合計:14800元
    8、投入產(chǎn)出比
         當年投入產(chǎn)出比1:5.04
         次年投入產(chǎn)出比1:4.8
         兩年綜合投入產(chǎn)出比1:4.9
    9、年市畝稅前利潤
         當年市畝利潤 50500元
         次年市畝利潤8700元
         兩年合計    59200元 
         平均每年    29600
    六、荷葉離褶傘人工馴化培育效益分析
    (一)生態(tài)效益 
    保護野生資源,以利用野生資源轉向利用人工培育資源,擴大后備資源蘊藏量。保護瀕危物種,有利于野生珍貴食用菌的恢復和發(fā)展。將人為對野生食用菌的干擾和影響程度降到最小,保護現(xiàn)有原始所有物種、基因和各種生境,實現(xiàn)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連續(xù)性及生物多樣性。對森林培育的生態(tài)角度來講,荷葉離褶傘是一種草腐生菌種,把野生菌種培育到林地或草地,與樹根或草根形成共生關系,大面積地擴大了草根和樹根部的營養(yǎng)吸收面,有利于樹木的生長,對造林綠化、森林培育具有積極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類食用菌在林區(qū)有350余萬公頃的分布區(qū)域,如果形成規(guī)模培育,可以大大提高林地生產(chǎn)力。在野外培育過程中,把森林的枯枝落葉快熟分解,降低森林枯枝落葉的富集,對森林防火具有積極意義,這是一個新的課題,待今后研究探討。
    (二)社會效益  
    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最佳體現(xiàn),是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與自然資源的完美結合,轉變傳統(tǒng)林業(yè)經(jīng)營理念,是林區(qū)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改的積極突破,是轉變產(chǎn)業(yè)結構的首選項目,同時在生態(tài)優(yōu)先教育中起到積極作用。通過野生食用菌科學培育,發(fā)展集約化、規(guī)?;?jīng)營,實現(xiàn)品牌效益。培養(yǎng)職業(yè)技術人才、增加職工工資收入、安排富余勞動力、拓寬產(chǎn)業(yè)渠道、維護林區(qū)穩(wěn)定、創(chuàng)造擁有核心產(chǎn)業(yè)技術等方面都有積極意義。如果將此項目在林區(qū)推廣,可成為寒溫帶地區(qū)珍稀食用菌種源培育基地,科研教學實驗示范基地,通過與國內、外學術的交流,可以提高管理干部、專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可以帶動區(qū)域經(jīng)濟的繁榮,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梢苑e累大量全面可靠的基礎資料,有利于探索森林資源可持續(xù)經(jīng)營途徑,必將在實現(xiàn)區(qū)域社會經(jīng)濟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方面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
    ()經(jīng)濟價值 
    從經(jīng)濟價值方面講,荷葉離褶傘的培養(yǎng)基原料為林下枯枝落葉,大大降低了林木消耗,是綠色利用、低碳循環(huán)經(jīng)濟,而且荷葉離褶傘一旦在林下或草地培育,次年可在土壤里自然繁殖,在林下、草地、農(nóng)田都可形成長期菌種,不需要象木耳那樣每年做菌種,可以大量減少森林資源消耗,充分利用森林枯枝落葉及林地腐殖質,荷葉離褶傘人工馴化培育實現(xiàn)了生態(tài)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的完美結合,非常適合在林區(qū)大規(guī)模養(yǎng)殖,一旦形成規(guī)模養(yǎng)殖,不但有利于生態(tài)保護,經(jīng)濟效益也十分客觀。在人工培育下,荷葉離褶傘每年可以采3至4茬,每年每㎡菇房每年投入生產(chǎn)總成本625元,每年每㎡產(chǎn)值是2500元;市畝年成本14800元,每年每市畝稅前利潤29600元。按長期效益來算,在1平方米土地上,培育荷葉離褶傘單位面積所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效益可達到人工培育木耳的40倍以上。通過本技術成果推廣以及基地示范作用和宣傳作用,擴大大興安嶺知名度,實現(xiàn)招商引資,利用外資實現(xiàn)金資鏈的延伸。變資源優(yōu)勢為產(chǎn)品優(yōu)勢、經(jīng)濟優(yōu)勢,形成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產(chǎn)業(yè)、提升森林資源的市場價值和競爭力。變輸血為造血,充分發(fā)揮當?shù)刭Y源優(yōu)勢,提高森林綜合效益,提高土地生產(chǎn)力。
     
    七、綜合評價
    1、本項目是立足于林區(qū)自然環(huán)境、森林資源、野生食用菌分布、產(chǎn)業(yè)方向等實際情況出發(fā),完全能夠形成馴化培育技術標準,與現(xiàn)在林區(qū)食用菌生產(chǎn)相比,技術上和產(chǎn)業(yè)規(guī)模上都有新的突破,能夠充分利用原始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延長了培養(yǎng)基的生命,擴大了單位體積的培養(yǎng)基在出菇面積,極大的提高森林的生產(chǎn)力,同樣提高了食用菌產(chǎn)量。
    2、從市場需求和人們對原生態(tài)食品的追求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培育地區(qū)優(yōu)勢種,而且在野生環(huán)境下培育食用菌,保持了生態(tài)食品的原有風味和營養(yǎng),實現(xiàn)了真正的原生態(tài)?,F(xiàn)在國內外野生食用菌產(chǎn)品市場需求量大,需求大于供應,平均價格是木耳的2~5倍,是森林生態(tài)旅游產(chǎn)業(yè)的極大促進,使旅游業(yè)有了產(chǎn)業(yè)支撐,并能形成地區(qū)特色產(chǎn)品。
    3、能形成核心技術、優(yōu)勢產(chǎn)業(yè)、規(guī)模經(jīng)濟、集團型產(chǎn)業(yè)。經(jīng)過多年的調查研究論證,適合本類食用菌生長發(fā)育的森林環(huán)境面積350余萬公頃,如果利用交通便利,能實行林間出菇管理的適宜森林群落類型,如草類---白樺林、草類---落葉松林、草類---白樺落葉松林、草甸、庭院等,以及林間空地,不破壞森林植被,并能為森林快速提供營養(yǎng)成分,是培育森林和培育生產(chǎn)食用菌一舉兩得的發(fā)展項目。
    4、從種源研究和更新?lián)Q代來講,可以脫離一味的引進外地品種,由于外地品種在培育生產(chǎn)工程中,受時間、氣候環(huán)境和不能及時更新?lián)Q代等方面的影響,過早地出現(xiàn)了穩(wěn)定性退化、衰老、產(chǎn)量低、易被病蟲害感染等現(xiàn)象。研究開發(fā)本地優(yōu)勢品種,可以擺脫步人后塵、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歷史,可以自主創(chuàng)新技術。
    5、充分利用林區(qū)固定資產(chǎn)、勞動力、自然資源等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üこ掏耆梢岳矛F(xiàn)有閑置廠房、學校、庫房進行改造維護使用。
    6、有形成規(guī)模經(jīng)濟的發(fā)展前景,有擴大勞動市場的潛力,可以安置大批林區(qū)勞動力。
    本成果技術完善,在國內還沒有相關野外荷葉離褶傘人工培育,屬于技術獨創(chuàng),是大興安嶺寒溫帶地區(qū)新型產(chǎn)業(yè)的代表,是發(fā)揮大興安嶺林區(qū)資源優(yōu)勢,擴大規(guī)模產(chǎn)業(yè),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安排富裕勞動力等方面具有現(xiàn)實意義。
    0相關評論
     
    更多»本企業(yè)其它產(chǎn)品

    [ 供應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fā)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lián)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xié)議  |  信息規(guī)范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