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良; 耿小麗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保環(huán)保所!100081;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保環(huán)保所!100081
【中文摘要】 <正>我們于1991~1993年,對引進的12個金針菇品種進行了對比試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試品種 ①三明1號;②雜交19號(引自三明市食品工業(yè)所);③常山金針菇(引自常山縣微生物總廠);④V9(引自上海農科院食用菌所);⑤SFV9(引自中國農科院土肥所);⑥FV17(引自澳大利亞悉尼大學);⑦8815;⑧8817(引自中國農科院植保所);⑨088(引自河北省微生物所);⑩8809;(11)99號(同②);(12)FV29(同⑥)。在這12個品種中,①~⑧子實體為黃色,⑨~(12)子實體為純白色。 (二)試驗方法 采用熟料栽培。配方(%)為:棉子殼50,鋸末36,麩皮10,過磷酸鈣0.5,尿素0.2,石膏1.3,石灰1,蔗糖1,料含水量60。試驗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品比試驗于1991年10月24日和25日拌料,料水比1:1.2~1.3。采用33×17cm聚丙烯袋,裝料高14cm,高壓滅菌2小時。冷卻后接入各供試品種的原種,于26℃左右下培養(yǎng)。各品種栽培袋設3次重復,隨
【文獻出處】 食用菌,Edible Fungi,編輯部郵箱,1994年04期 【DOI】CNKI:SUN:SIYJ.0.1994-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