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繼鼎;
【機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摘要】靈芝(Ganoderma lucidum)遠在東漢(紀元102—200)年間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中國勞動人民認識它遠在此之前。國外最早的記載是1781年W.Curtis的“Boletus lucidus W.Curt.,t.no.224”.此種模式標本已不存在。Karsten(1881)在赫爾辛基植物博物館留下一號標本作為新模式(neoty pc)。不同的分類學家認為在同一種不同的標本上皮殼構造可能有變化,甚致在同一號標本中也有變化。菌肉的顏色也有變化?;蛟S菌肉顏色變暗是由于緯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平均溫度漸漸增加所致(steyaert,1972)。有些分類學家認為菌柄的有無不能作分類的依據(jù)。Steyaert(1975)證明甚致硬皮靈芝(Ganoderma tornatum coinplex)的孢子因緯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有改變??偠灾?我們可以說靈芝復合種(Ganoderma complex)在自然界的存在是不穩(wěn)定的。誠然,這是一條自然規(guī)律。在自然界每一個生物種都是連續(xù)不斷的變化著。但也相對的穩(wěn)定。它們在自然界的矛盾中生長和發(fā)育。本文作者同意其他分類學家的意見,即在靈芝屬中孢子諸性狀是唯一地分類根據(jù)。種與種之間孢子的性狀是清楚的不同。同時他建議應用每一個種的綜合性狀作分類依據(jù)或許是正確的。因為不同的分類學家對靈芝有人持廣義的概念,也有人持狹義的概念。對它的親緣種自然也有不同。下列種類現(xiàn)作者認為可能是它的親緣種類。它們是:無柄靈芝;弱光澤靈芝;四川靈芝;紫芝以及松杉樹芝?,F(xiàn)作者假定靈芝在本組中是一個中心種。其它親緣種圍繞它而誕生。于是形成一個較大的種群。也有分類學家稱之為靈芝復合種。長期以來靈芝復合種已經(jīng)成為分類上的困難問題。有人認為成了本組分類的絆腳石。作者研究本組真菌已有多年。根據(jù)他的經(jīng)驗認為持種的狹義概念大概更合乎自然規(guī)律。對于以上觀點作者擬在另文中闡述。本文因限于篇幅,只報道4個新種。其中1新種應隸屬紫芝組。它們是:大青山靈芝(Ganoderma daiqingshanense Zhao),昆明靈芝(G.kunmingense Zhao),多分枝靈芝(G.ramosissimum),澄海靈芝(G.chenghaiense Zhao)。以上所有引證標本都保藏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標本室。
【關鍵詞】大青山靈芝;昆明靈芝;多分枝靈芝;澄海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