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十月,川西壩子正是食用菌種植的繁忙季節(jié)。昨日,記者在大邑縣“食用菌之鄉(xiāng)”韓場鎮(zhèn)看到,蘑菇種植現場搭建起了一棟棟“樓房”。據了解,這是該縣今年大力推廣的蘑菇高棚種植新技術,在成都地區(qū)還是首次推廣運用,最大的優(yōu)點是節(jié)約土地,所占用土地為以前的七分之一,而效益成倍增長。
在韓場鎮(zhèn)的食用菌優(yōu)質高產示范基地,記者看到基地10畝40個規(guī)范化高棚已大部分建成。搭建的高棚長11米、寬12米、高5米,為7層。每個高棚需用楠竹或斑竹4噸,外加塑料薄膜、稻草簾,種植面積為450平方米,可使用5年。
據介紹,高棚種植的蘑菇菇形好,無雜質斑點,品質優(yōu),平均每公斤售價高于大棚種植0.6元,一季蘑菇產量可高達上萬公斤,產值2.4萬元。雖然建一個高棚成本要花萬元,但大大節(jié)約了土地,產出效益成倍增長。而且夏天的6至8月還可以種植兩季草菇,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據悉,目前大邑縣已重點向全縣上萬戶蘑菇種植戶示范推廣該新技術,全縣10多個種植鄉(xiāng)鎮(zhèn)開始采用高棚種植新技術,搭建高棚上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