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歲的陳科,在張家港楊舍鎮(zhèn)五新村是出了名的大學生“靈芝王”。早春二月雖然乍暖還寒,陳科已經帶領十多個農民工人在他的靈芝園地上忙碌開了,整理大棚、翻土培床,一派人勤春來早的景象。
陳科在農村搞靈芝種植創(chuàng)業(yè),家人及左鄰右舍都說他有一股“犟”勁。“沒有一股犟勁就沒有我的創(chuàng)業(yè)史。”陳科說。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都往城市跑,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從城市返回農村,一個勁地往土地上“鉆”。他忙里偷閑告訴記者,大學畢業(yè)后已經在上海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工作中,心細的他發(fā)現一些客戶經常將靈芝孢子粉作為禮品送人,他敏銳地意識到種植靈芝也許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機遇。于是,他當即辭去工作回到了農村老家,走上了種植創(chuàng)業(yè)路。
“種植靈芝那可是一門技術活。”當時,陳科只有一個念頭:想盡辦法學到技術。他得知無錫有一家靈芝種植基地,就以打工者的身份在那里當了兩年“學徒”,臟活累活樣樣都搶著干,每天用日記記錄種植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天道酬勤,這段常人難以想象的“求學”經歷,讓陳科在種植靈芝時幾乎沒有走什么彎路。
靈芝是多孔菌科植物,有著數千年藥用歷史。它天性嬌貴,人工種植是不準施肥、不用農藥,必須按野生靈芝所需的生長條件去無公害栽培。陳科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為了降低創(chuàng)業(yè)風險,他選擇了方圓10公里無化工企業(yè)、無污染的農田,2009年先承包2畝土地,建了8個大棚,看一看學到的技術能不能有所收獲,他把土壤拿到省農科所去化驗,聘請農學院的老師和專家做技術指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種植技術檔案,當年就獲得了30萬元的收入。
小試牛刀后,陳科對靈芝種植更有信心。2010年他擴大了種植面積,這一年收入達到了100萬元。2011年種植靈芝12畝,凈收入超過了200萬元。
陳科告訴記者,種植靈芝關鍵是控制好大棚內的溫度、濕度、通風以及靈芝的胚胎要與眾不同。他介紹說:種植靈芝主要收取孢子粉,而孢子粉是醫(yī)藥界公認的軟黃金,保健與藥用價值共存。要想多收取孢子粉,靈芝對水的要求更高,弱堿性水保證它“健康生長”,提高產量。每年6—9月靈芝生長季節(jié),陳科多數時間在大棚里觀察溫度和濕度,看著自己心愛的靈芝茁壯成長。
帶領農民共同致富,是陳科的另一個心愿。去年,五新村已有兩個農民自愿加入了靈芝種植行業(yè),陳科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他們學會種植技術。如今,陳科已組建了靈芝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實行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生產的靈芝孢子粉經過精細碾磨、高壓真空冷凍破壁,在市場上頗受消費者的青睞。2011年他被團省委授于“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