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菌的保健作用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種植食用菌的農民也越來越多了。但是你要想多賺錢,賺大錢,就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現在菇農們大多種植春茹、秋菇和冬菇,但也有菇農巧打時間差,種植起反季節(jié)夏菇來。你還別說,他們得到的實惠還真是不小呢。
這對小夫妻是棲霞市臧家莊鎮(zhèn)的農民。瞧,他們樂滋滋地手拿菌棒在做什么呢?原來他們正在檢查菌棒的含水量,察看夏菇的生長情況。對于他們來說,每天看到夏菇催蕾、出菇,就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一樣,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特別是采摘夏菇時親手觸摸到的真實感,讓他們心里樂開了花。呵呵,這可是一沓沓的鈔票呀。
菇農呂德義介紹:“象我建這個棚總共投入2000元,制棒總共是一個棒管8毛錢, 5000個棒是4000元,總共是6000元。為什么弄這個反季節(jié)香菇呢?比如從蔬菜(來看),反季節(jié)蔬菜價格都高,就是尋思種個反季節(jié)夏菇數量小,價格一定行。今天我已經出了兩棚(菇)了,基本上我的資金投入回來將近是4000多元,不用第三茬菇出完,我的本錢基本上就收回來了。”
精明的小呂告訴記者,一般的菇農大都生產春菇、秋菇和冬菇,由于時間較為集中,生產香菇的數量大增,受市場的影響,銷路相對可能差一點。如果生產夏菇,就避免了數量多這一缺點,價格和銷售都有優(yōu)勢。這個5月份才建成的能放5000個菌棒的菇棚,由于價格高,銷路好,預計效益至少可在1萬元左右。善于開動腦筋的小呂就是從反季節(jié)夏菇的生產中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實惠,不僅經濟收入增加了,而且呀,由于夏菇生產時間集中在5-9月份,農活不是很忙,可以把侍弄莊稼的農活巧妙的錯開,不會影響到其他的收入。
如今,棲霞市的許多菇農同小呂一樣,也巧打時間差,大力發(fā)展反季節(jié)夏菇。目前,這個市已發(fā)展反季節(jié)夏菇大棚1000多個,能增加農民收入近百萬元。 (劉玉順)
( 稿件來源:全國食用菌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