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廣靈縣南村鎮(zhèn)8.46萬畝耕地絕大多數為旱坡地,為了尋求更好的發(fā)展,近年來這里許多農戶嘗試種植木耳。王善福是該鎮(zhèn)南土村一家木耳合作社的負責人,今年有30戶農民加入合作社。
10月23日,大同氣溫陡降,讓人感到陣陣寒意??稍趶V靈縣南村鎮(zhèn)南土村的王善福家里,因為一場別開生面的小型“助農會”而顯得暖意濃濃。
記者推門進屋,只見不大的炕上坐滿了人。“南村鎮(zhèn)、縣菌業(yè)辦公室、縣農委的專家都來了,從我去年種木耳開始,他們就經常來幫助我們合作社。”王善福一邊招呼記者上炕一邊介紹道。
“咱的木耳質量好,不愁賣,北京、上海的超市都搶著要。”當記者問到今年收入時,老王樂呵呵地說。
“種植木耳對水利條件有要求,前期需建設小水利設施,一畝地要投入2000元,購買菌袋一包1.8元,一畝地要放一萬包菌袋,而一包菌袋能收一兩干木耳,一兩干木耳按照賣3.5元計算,除去水費、電費等各項成本,一畝地純收入在1萬元左右。”縣菌業(yè)辦公室秦懷宇詳細地為記者解釋。
“我大概算了一下,種一畝木耳的收入相當于2畝蔬菜,十幾畝玉米,大家看到我們合作社的效益不錯,不少人都想加入。我們也一直想擴大種植規(guī)模,主要是前期投入資金有點問題。”老王接茬說。
“我們就是為這事來的,今年縣里下?lián)軐m椯Y金用于菌袋補貼,每包菌袋補貼0.4元,你們合作社的已經統(tǒng)計上去了,小水利設施也有相應的補貼。另外,你們購買公司菌袋時,可以先付一半,等賣了木耳再付另一半。”縣農委的同志說完,大家都看著老王。
“有這樣好的政策,我們合作社就大有前途了,明年準備種100畝木耳。”老王拍著大腿說。
“像老王一樣,只有實實在在看到效益,老百姓才認可。為了帶動更多的農戶增收致富,我們將全力打造以菌業(yè)特別是黑木耳產業(yè)為龍頭的綠色產業(yè),發(fā)展脫毒馬鈴薯基地、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畫眉驢繁育基地、大嶺坡文冠果基地等生態(tài)農業(yè)產業(yè)。讓更多的老百姓有幸福感。”南村鎮(zhèn)黨委書記魏向軍信心十足。
南村鎮(zhèn)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6年的1092元增長為2010年的1600元,年均增長9.3%。之所以有這樣的成效,關鍵就是圍繞“富民”發(fā)展特色經濟,把“為民服務”真正落實在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