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過后,北京平谷區(qū)南獨樂河鎮(zhèn)南獨樂河村大棚香菇種植戶們卻依然忙活個不停,菇農們村民正在加緊采摘成熟的香菇,供應市場的需求。
記者在村民崔永山承包的香菇日光溫室大棚內看到,崔永山夫婦在緊張而忙碌的采摘香菇、裝袋過秤,這些香菇將很快運往北京的各大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走上首都市民的餐桌。
村民崔永山夫婦承包的0.6畝日光溫室,預計今年產菇2萬公斤,收入超過6萬元,折合畝效益近10萬元,比一般蔬菜日光溫室畝效益高3至4倍,引導農民搞設施香菇生產,是當前解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徑。
據(jù)悉,南獨樂河村2007年9月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50棟,在平谷地區(qū)首次引種“939香菇”新品種,這種香菇不但高產,而且營養(yǎng)豐富,內含多種蛋白質、糖類、礦物質和維生素,具有抗癌、保健功效,素有“山珍”之美稱。
記者在村民崔永山承包的香菇日光溫室大棚內看到,崔永山夫婦在緊張而忙碌的采摘香菇、裝袋過秤,這些香菇將很快運往北京的各大農副產品批發(fā)市場,走上首都市民的餐桌。
村民崔永山夫婦承包的0.6畝日光溫室,預計今年產菇2萬公斤,收入超過6萬元,折合畝效益近10萬元,比一般蔬菜日光溫室畝效益高3至4倍,引導農民搞設施香菇生產,是當前解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徑。
據(jù)悉,南獨樂河村2007年9月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50棟,在平谷地區(qū)首次引種“939香菇”新品種,這種香菇不但高產,而且營養(yǎng)豐富,內含多種蛋白質、糖類、礦物質和維生素,具有抗癌、保健功效,素有“山珍”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