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元旦、春節(jié)期間食用菌的正常供應,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按照重慶市農業(yè)委員會的布署,開縣農業(yè)委員會發(fā)出了《關于開展蘑菇質量安全專項治理活動的緊急通知》 [開農(2010)227號],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站、縣農業(yè)執(zhí)法大隊于2010年12月17日到2010年12月22日,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食用菌的專項整治行動,追根溯源查清具有致癌隱患的“光鮮”食用菌。開縣廣播電視臺百姓生活欄目組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
目前,市場上個別食用菌生產、經營者在食用菌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違法使用熒光增白劑,使食用菌具有手感光滑、色澤鮮亮的好“賣相”,這種違法行為嚴重影響了食用菌的食用安全。
本次專項整治行動主要是采取市場現場檢查、生產基地走村串戶排查、媒體報道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食用菌生產和銷售中使用熒光物質專項檢查,專項抽查了縣內食用菌生產基地和種植大戶、大型超市。至目前,向生產者發(fā)放食用菌的安全生產技術規(guī)程50份,向市民發(fā)放食用菌的安全消費知識宣傳資料200份,共抽查食用菌12批次,采樣范圍覆蓋縣內3個大型超市,4個食用菌種植大戶, 6種食用菌(蘑菇、雞腿菇、香菇、竹菇、金針菇、平菇)。抽查樣品將派專人及時送往重慶農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
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站與農業(yè)執(zhí)法大隊對食用菌專項整治行動的下一步工作做了具體安排:根據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的檢測結果,對出現使用熒光物質的現象,進行嚴厲打擊和嚴肅處理;對食用菌違法添加熒光物質的行為,發(fā)現一起,打擊一起;對違法添加熒光物質的外來食用菌要追根溯源,追溯非法使用的熒光物質源頭,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依法進行查處,并且建立健全對食用菌中違法添加熒光物質監(jiān)管的長效機制。
目前,市場上個別食用菌生產、經營者在食用菌的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違法使用熒光增白劑,使食用菌具有手感光滑、色澤鮮亮的好“賣相”,這種違法行為嚴重影響了食用菌的食用安全。
本次專項整治行動主要是采取市場現場檢查、生產基地走村串戶排查、媒體報道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食用菌生產和銷售中使用熒光物質專項檢查,專項抽查了縣內食用菌生產基地和種植大戶、大型超市。至目前,向生產者發(fā)放食用菌的安全生產技術規(guī)程50份,向市民發(fā)放食用菌的安全消費知識宣傳資料200份,共抽查食用菌12批次,采樣范圍覆蓋縣內3個大型超市,4個食用菌種植大戶, 6種食用菌(蘑菇、雞腿菇、香菇、竹菇、金針菇、平菇)。抽查樣品將派專人及時送往重慶農產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
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站與農業(yè)執(zhí)法大隊對食用菌專項整治行動的下一步工作做了具體安排:根據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的檢測結果,對出現使用熒光物質的現象,進行嚴厲打擊和嚴肅處理;對食用菌違法添加熒光物質的行為,發(fā)現一起,打擊一起;對違法添加熒光物質的外來食用菌要追根溯源,追溯非法使用的熒光物質源頭,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依法進行查處,并且建立健全對食用菌中違法添加熒光物質監(jiān)管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