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4日從省農(nóng)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獲悉,該所人工栽培繡球菌取得突破,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進入工廠化生產(chǎn)階段。
據(jù)了解,繡球菌野生資源儲藏量稀少,人工栽培難度大。我國僅在黑龍江、吉林、西藏、云南、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分布有繡球菌。我國科研人員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涉足繡球菌人工栽培的研究,省農(nóng)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于1994年起對該領域展開科研,2004年他們從日本引進4個菌株,2005年人工栽培出首批繡球菌,在國內率先突破繡球菌人工栽培瓶頸取得成功。
24日,在省農(nóng)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菌種試驗房內,記者看到了長得極像白木耳的繡球菌,它們潔白的花團狀外形類似繡球(如圖)。目前在我國只有在省農(nóng)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才能見到它人工繁殖的身影。繡球菌身價昂貴,在國際市場每公斤干品價值2000元左右,它富含的多糖比靈芝多2~3倍,抗癌效果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