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金星滿族鄉(xiāng)榆泉村農民劉太國,瞄準市場開辟食用菌栽培新領域,在自家的庭院大棚栽培榆耳,首批2萬袋榆耳遠銷廣東,獲得3萬元。
初中文化的劉太國對食用菌栽培頗感興趣。近年來,他多次到沈陽農業(yè)大學、黑龍江省微生物研究所學習食用菌栽培技術,還應聘到哈爾濱一家食用菌基地做技術員。在此期間,他掌握了榆耳的栽培技術。去年秋天,他返回家鄉(xiāng),根據榆耳深受廣東、深圳等南方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把發(fā)展眼光瞄向了榆耳栽培。他在自家院內建起了一個500平方米的大棚,安裝了遮陽網等配套設施,并建了一個容積達300立方米的烘干室。
今年3月開始栽培后,劉太國對榆耳生長過程中的濕度、溫度、光線、通風等嚴格管理,使榆耳耳片寬大、肥厚、光潤,2萬袋榆耳一個生產周期(4個月產兩茬)產濕耳7000公斤,烘干后凈出干耳500公斤。前不久,廣東一客商以每公斤100元的價格將其所產榆耳全部收購。據劉太國講,這個榆耳生產周期他投入了2萬元,去掉生產成本凈賺了3萬元。
初中文化的劉太國對食用菌栽培頗感興趣。近年來,他多次到沈陽農業(yè)大學、黑龍江省微生物研究所學習食用菌栽培技術,還應聘到哈爾濱一家食用菌基地做技術員。在此期間,他掌握了榆耳的栽培技術。去年秋天,他返回家鄉(xiāng),根據榆耳深受廣東、深圳等南方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把發(fā)展眼光瞄向了榆耳栽培。他在自家院內建起了一個500平方米的大棚,安裝了遮陽網等配套設施,并建了一個容積達300立方米的烘干室。
今年3月開始栽培后,劉太國對榆耳生長過程中的濕度、溫度、光線、通風等嚴格管理,使榆耳耳片寬大、肥厚、光潤,2萬袋榆耳一個生產周期(4個月產兩茬)產濕耳7000公斤,烘干后凈出干耳500公斤。前不久,廣東一客商以每公斤100元的價格將其所產榆耳全部收購。據劉太國講,這個榆耳生產周期他投入了2萬元,去掉生產成本凈賺了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