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產崇州菌,又是豐收時節(jié)。7月12日,在四川馬爾康市梭磨鄉(xiāng)色爾米村砍竹片區(qū)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內,一朵朵色澤艷麗、飽滿圓潤的赤松茸破土而出,露出一團團一簇簇的“小腦袋”,長勢喜人。
“我們崇州市宇豪菌業(yè)有限公司去年在崇州市對口支援工作隊的牽線搭橋下,來馬爾康種植食用菌。我們帶來了資金、技術和市場這三大要素,前期投入的資金,包括租地成本、農用設施成本、人工工資等都是我們全額墊資。”崇州市宇豪菌業(yè)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僅如此,公司還帶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并免費教給附近的村民,在食用菌采摘收獲后,還是由公司來負責銷路,把收獲后的食用菌拉到成都分裝打包,再用冷鏈運輸到全國各地銷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在馬爾康的松崗鎮(zhèn)、馬爾康鎮(zhèn)、梭磨鄉(xiāng)等地一共種植了約500畝,涵蓋了赤松茸、平菇、滑菇、羊肚菌、天麻、靈芝、木耳、香秀菇等多個品種。
據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在這里種的赤松茸約有90畝,畝產5000-6000斤,可以分為ABC三類,分類上市。
據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在這里種的有滑菇和平菇,地面20畝,采用立體架式種植,總種植面積達80畝?;揭粋€菌棒產量約3斤,共計10萬包,總產約30萬斤;平菇一個菌包產量約2斤,共1萬包,總產約2萬斤。
“我們在大棚里打工,一天的工錢是150元,我們在大棚里做進袋、接種、管理、采收等工作,每年能增加好幾千元的收入呢?!彼竽ムl(xiāng)色爾米村砍竹片區(qū)的村民高興地說。村民們爭相告訴記者,赤松茸種植基地的建立,讓他們在家門口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顧家庭,確實是件好事。
自崇州市第七批對口支援工作隊入駐馬爾康以來,思考的最多的就是如何通過因地制宜激活產業(yè)這個“內生動力”,實現(xiàn)當地從“輸血夯基”向“造血提升”“活血強化”轉變,提出了“一產為媒、接二連三”的幫扶目標。
當了解到馬爾康正大力發(fā)展食用菌產業(yè)時,便積極主動對接崇州食用菌協(xié)會,引導鼓勵協(xié)會成員到馬爾康市發(fā)展食用菌種植。去年,成功引入了崇州食用菌協(xié)會的會員單位——崇州市宇豪菌業(yè)有限公司來馬爾康合作種植食用菌。
經過詳細考察,該公司與馬爾康本地的國有公司開展合作,馬爾康國有公司負責幫助協(xié)調土地流轉和租地、務工人員組織等事宜,給予部分種植設施投入補貼并解決水電等問題,每年獲得50萬元的分紅;崇州市宇豪菌業(yè)有限公司負責提供資金、技術和市場,采用“國有公司+民營企業(yè)+村集體+農戶”的模式完善利益聯(lián)結機制,構建企農雙贏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