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太寬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科研人員與科研支撐團隊——山西省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科研人員在保護區(qū)發(fā)現野生“蛹蟲草”分布,為山西首次發(fā)現野生“蛹蟲草”分布。
蛹蟲草別名北冬蟲夏草、北蟲草、蛹草,為近危(NT)級別保護物種,由子座(即草部分)與菌核(即蟲的尸體部分)兩部分組成的復合體。子座單個或數個從寄主頭部長出,有時從蟲體節(jié)部生出,橙黃色,一般不分枝,有時分枝,高3-5厘米,頭部呈棒狀,長1-2厘米,粗3-5毫米,表面粗糙。子囊殼外露,近圓錐形,下部埋生頭部的外層,400-500微米×4-5微米,內含8枚條形孢子。孢子細長,幾乎充滿子囊,粗約1微米,成熟時產生橫隔,并斷成2-3微米長的小段。子房座柄部近圓柱形,長2.5-4厘米,內實心。
蛹蟲草富含蟲草素、蟲草多糖和蟲草酸即D-甘露醇。我國已將由蟲草素合成的治療白血病的新藥進入臨床試用,蟲草多糖是國際醫(yī)學公認的人體免疫增強劑,而蟲草酸即D-甘露醇則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基本藥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此次發(fā)現,不僅為保護區(qū)增添了一個新的物種,還為我省中藥材增加了一味珍貴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