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是中國竹子之鄉(xiāng),竹產業(yè)是臨安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近年來,隨著竹林退化、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產品類型單一化等問題,竹產業(yè)正面臨轉型升級。居住在青山湖街道研口村的蔡苗祥為增加竹林收益,在杭州農科院的指導下開始嘗試套種大球蓋菇,幾個月來成效顯著。
走進研口村高家塢蔡苗祥的林地,青青翠竹,碧綠如洗。在這片竹林地面上,一朵朵白色菌桿、傘面赤紅的蘑菇探出了“小腦袋”,星星點點遍地都是,這就是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三月開始,正是大球蓋菇的生長旺期,每天清晨天還蒙蒙亮,林農蔡苗祥就會來到林地里采摘?!拔疫@片大球蓋菇種了有七八分地,一天能采兩次,早上已經采了五六十斤了,多的時候,一天能采200斤左右。”蔡苗祥說道。
據蔡苗祥介紹,自己是從去年九月開始套種大球蓋菇,為了既保證菇的產量和質量,又不影響竹筍的生長,蔡苗祥就地取材,選擇將竹屑進行攪拌、發(fā)酵等工序制成純天然養(yǎng)料,作為培育大球蓋菇的“溫床”。由于大球蓋菇屬中低溫型菌類,菌絲生長溫度在5℃~36℃,蔡苗祥灑下菌棒后,只需要每天灑水,短短一個月,成片的大球蓋菇便冒出了頭。他表示,大球蓋菇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銷售至今吸引了不少回頭客?!皬娜ツ昃旁碌浆F(xiàn)在,我已經賣了將近兩萬元?!辈堂缦橄残︻侀_。
首次試點種植就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這也讓蔡苗祥看到了商機。他告訴記者,自己有竹林地160余畝,今后還將拓寬種植范圍,進行大球蓋菇的輪作套種,來增加收益。相信隨著大家對大球蓋菇的知曉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這遍布林地的“小傘”也能帶來“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