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只有精品一级试看30秒|色欲无码蜜臀久久AV|国产一级婬片片A片A毛片A级|国产午夜精品福利一区久久久|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yè)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tài) » 產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李玉院士:讓食用菌成為農戶“聚寶盆”


    【發(fā)布日期】:2021-12-14  【來源】:農民日報
    【核心提示】:今年77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yè)大學教授李玉現在依然在忙碌著。

    今年77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yè)大學教授李玉現在依然在忙碌著。

    1967年,從山東農學院畢業(yè)的李玉被分配到吉林省白城地區(qū)工作,一干就是10年。通過試驗、示范、推廣生產技術,把過去的大壟旱作變?yōu)槠杼锲讲ッ苤?,增加植株灌溉,提高糧食產量,當年的扶余縣善友公社善友大隊成為當時農業(yè)科學試驗種田的典型。10年間,他蹲點過的扶余縣善友公社和洮南縣嶺下公社雙雙成為全省“紅旗公社”。正是在這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初心,那就是為人民服務,不斷研發(fā)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科技成果,通過科學技術讓農民早日富裕起來。

    1978年,李玉考取了吉林農業(yè)大學微生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菌物學家周宗璜教授。當時,中國菌物學研究幾乎還是一窮二白。他跟著導師從無到有,潛心實驗,留校后又帶領學生跑遍全國,調查菌物分布,收集標本開展各項基礎研究,建成了國內領先的菌類種質資源庫,其中僅黏菌就占了世界已知總量的2/3。他創(chuàng)造性地總結出食用菌產業(yè)“五不爭”的特殊屬性——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它爭資源。他發(fā)現并新記錄菌種148個,命名36個黏菌新種,成為世界上以中國人名字命名黏菌種名的第一人。

    小木耳大產業(yè)

    陜西省柞水縣,因柞樹多而得名。柞樹又叫“耳樹”,顧名思義就是生長木耳的樹,這種樹上生長的木耳品質高,也很珍貴,當地農民一直有種植黑木耳的習慣。但是,黑木耳并沒有給百姓帶來富裕的生活。由于地處秦巴山區(qū)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柞水縣貧困面廣且程度深。全縣有脫貧任務的村79個,2014年初,當地貧困發(fā)生率高達44.04%。

    2017年起,柞水縣開始把木耳產業(yè)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yè),那時,柞水木耳產業(yè)的現狀是起步晚、基礎弱、鏈條短,在關鍵核心環(huán)節(jié)上缺乏技術支持,面臨的困難很多。同年,吉林農業(yè)大學與柞水縣建立了校地合作關系,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李玉院士團隊引進了適生能力強、種植產量高、推廣前景好的優(yōu)質黑木耳示范菌種5個,采集27個柞水地方特色菌種進行比對試驗,成功培育出玉木耳、金木耳、羊肚菌、竹蓀等珍稀食用菌。

    此外,李玉院士團隊還為柞水制定了木耳菌包生產等4項技術規(guī)程,幫助構建了柞水木耳等食用菌生產加工全產業(yè)鏈質量安全識別檢測技術體系、質量安全追溯技術體系、質量安全控制技術體系和質量安全云數據平臺,累計培訓農戶和技術人員1000余人次。

    現在,柞水木耳已實現年產值近3億元,已有3138戶脫貧戶依靠木耳產業(yè)穩(wěn)定增收,并輻射帶動全縣9個鎮(zhèn)42個村發(fā)展木耳產業(yè)。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考察調研。調研期間,前往柞水縣小嶺鎮(zhèn)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情況。習近平走進村培訓中心、智能聯棟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種和種植流程,詢問木耳價格、銷路和村民收入等,夸獎他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yè)。這個評價讓李玉激動不已:“這個點贊讓我們食用菌人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同時更讓我感受到了身上肩負的沉甸甸的責任。這份責任就是如何把小木耳真正做大、做強、做精、做優(yōu),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農戶抱上了“聚寶盆”

    地處長白山脈的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zhèn)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不適合玉米生長,卻是黑木耳種植的“溫床”。一個偶然的機會,李玉與當地建立起大學帶動產業(yè)的合作,此后一有時間,他和團隊就同這里的農民在一起摸爬滾打,探索地面擺放全光栽培,推廣微孔出耳技術……歷盡艱辛,讓餐桌上的一盤菜,成為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30多年過去,如今的黃松甸鎮(zhèn)已成為中國黑木耳之鄉(xiāng)和示范產業(yè)重鎮(zhèn),年交易額達27億元。當地農民親切地說,李玉是幫百姓在蘑菇地里“撿鋼镚”的“財神爺”。不少人因栽培木耳致富,一些菇農現在都是李玉團隊的技術員,僅派往貴州的就多達20余人。

    2005年,李玉又提出沿102國道,在吉林市、蛟河市、敦化市、汪清縣、琿春市等地建設百公里蘑菇長廊,得到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F在,由他和團隊幫助建立的磐石市取柴河滑子蘑基地、白山大山合香菇基地、德惠米沙子金針菇基地、和龍八家子桑黃基地等,在助力當地鄉(xiāng)村振興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李玉先后主持科技部973、農業(yè)農村部948等科研項目40余項,帶領學生篩選和馴化、選育出適宜東北地區(qū)氣候的白阿魏菇、雪茸等39個珍稀蘑菇品種;創(chuàng)新和改進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項關鍵技術,尤其是對北方6個主要食用菌生產技術標準和體系進行了總集成和全面創(chuàng)新,解決了北方食用菌發(fā)展中的工程技術難題,真正落實了國家“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的食用菌發(fā)展戰(zhàn)略。

    2015年以來,李玉帶領團隊先后選育了玉木耳、冰糯耳等食用菌扶貧明星品種,攻克了草菇、金針菇、杏鮑菇、北蟲草、銀耳、海鮮菇、繡球菌和雙孢菇的工廠化生產關鍵技術,12項國家、地方和行業(yè)標準已經發(fā)布,并在全國各地進行了示范推廣。李玉每年有280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貴州、云南、陜西等地傳授種植技術,率隊研發(fā)食用菌創(chuàng)新成果300余項,培訓的技術骨干8000多人,培育食用菌新品種45個,直接推廣應用60多億袋,創(chuàng)造直接經濟效益達100多億元。走進全國40多個深度貧困縣市戰(zhàn)貧斗困,在全國建立31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yè)22家,幫扶800余個村、3.5萬余名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

    李玉在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年2月25日,李玉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睒s譽稱號,在人民大會堂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沉甸甸的獎牌?!爱敃r聽到大會堂里響徹吉林農大這幾個字的時候我非常激動?!崩钣裾f。

    據統計,中國食用菌產量從1978年5.7萬噸到2018年4000萬噸,40年700倍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絕無僅有,在栽培學歷史上絕無僅有。按照李玉的理解,總書記說的“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yè)”,不僅僅是點贊,更是重要指示要求,既是中國食用菌發(fā)展歷程中的宣言書,又是里程碑,更是進軍號!

     
    關鍵詞: 食用菌 李玉院士
     
    [ 動態(tài)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tài)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fā)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guī)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