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吉林農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李玉院士和王琦教授研究團隊在楊樹桑黃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Sanghuangporus vaninii”為題,在國際著名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上發(fā)表。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楊樹桑黃分級多糖組分的化學結構特征及其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抗腫瘤活性抑制作用。王琦教授和李玉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2018級博士研究生萬茜淋為第一作者。
楊樹桑黃,隸屬于桑黃孔菌屬,是我國傳統(tǒng)中藥“桑黃”中的一種。基于不同的組織病理學分析,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肺癌中比例高達85-90%。該研究發(fā)現,楊樹桑黃子實體多糖經過分離純化,制得4個多糖均一組分,通過對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發(fā)現,它們對3株NSCLC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酸性多糖SVP-1作用尤為突出,深入分析其化學結構,獲得SVP-1的主鏈和支鏈信息。
該研究首次提出了“楊樹桑黃分離多糖組分的化學特征,并對分離純化的各組分開展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一步證實楊樹桑黃多糖中活性組分的精確結構信息”,為楊樹桑黃的抗腫瘤活性物質以及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徑。
楊樹桑黃中的活性物質豐富且作用效果明顯,該課題組近年來圍繞楊樹桑黃組分在多種腫瘤中的調控機制的研究發(fā)表了系列成果。2020年7月3日,以“Characterization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Sanghuangporus vaninii and its antitumor regulation via activation of the p53 signaling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為題,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發(fā)表研究論文,揭示了楊樹桑黃多糖參與調控乳腺癌細胞增殖和凋亡的新機制。
以上系列研究論文的發(fā)表標志著吉林農業(yè)大學“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楊樹桑黃研究領域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這也是學校和學院持續(xù)扎實推進菌物學學科建設產出的標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