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約10米的6層貨架上,一層層排列著一袋袋的豬肚菇菌包,各個菌包里“爬”著白色的菌絲。衢州市翔龍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鋼表示,一個培養(yǎng)庫里有1.5萬個豬肚菇菌包,這樣的智能培養(yǎng)庫“翔龍”公司一共有70個。
來到“翔龍”公司的豬肚菇培養(yǎng)區(qū),黃鋼向參觀者介紹,工廠化栽培豬肚菇是引進物聯網控制系統(tǒng),實現對庫房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的自動化控制。在培養(yǎng)庫,要將溫度控制在20攝氏度,濕度控制在60%到80%,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5000PPM以內。在出菇時,菇房內的溫度控制在20至28攝氏度,濕度控制在90%左右,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2000PPM以內,光照是每小時500勒克斯。
依靠科技種菇,公司已經實現了一年四季出菇,年生產規(guī)模達200萬袋,年產值超1500多萬元,搶占了浙江80%的市場份額。他說,公司現在每天出菇1500公斤,平均每公斤賣30元還供不應求。
豬肚菇學名叫大杯蕈,又名大杯傘,因其風味獨特,有竹筍般的清脆,因而又被稱為“筍菇”。早在2015年,黃鋼投入1000萬元,搭建了5000平方米的廠房開始工廠化生產豬肚菇。由于他是我省第一個進行反季節(jié)栽培豬肚菇的人,栽培技術沒有可借鑒的地方,只有靠自己實踐。當年,他栽培的第一批豬肚菇,遇到了產量低的問題,有的雖然長出菇,但是又遇到銷售難的問題,一下子虧了10多萬元。
怎么辦?重新再來。之后,在省、市農科院的專家指導下,黃鋼漸漸掌握了栽培技術。并且,突破了成品率低和產量不高的“瓶頸”,使得豬肚菇每袋產量從最初的50多克提高到200多克,商品率也從原來的70%提高到99%以上。
2019年,“翔龍”公司又上了二期項目,建了5000平方米廠房。
同時,黃鋼創(chuàng)新提出“公司+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即由公司墊資提供菌包,統(tǒng)一種植技術、統(tǒng)一銷售,并承諾每個菌包保底收益一元,與農戶一同種“致富菇”。在杜澤華泉家庭農場,負責人葉華泉自從加盟“翔龍”公司后嘗到甜頭。他從最初引進3萬個豬肚菇菌包栽培后,到今年擴大到40多萬個,葉華泉的錢袋子一年比一年鼓了。
“現在,公司的合作基地已經有5家?!秉S鋼介紹,“翔龍”公司除了全年支付雇用的人工工資300萬元,還輻射帶動周邊100余農戶從事食用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