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帕米爾高原腳下的新疆阿克陶縣巴仁鄉(xiāng)因盛產巴仁杏而聞名,如今的巴仁鄉(xiāng)又因香菇而再次美名遠揚。
20日,在阿克陶縣巴仁鄉(xiāng)庫爾干村食用菌種植孵化園的4座大棚里,菌棒袋層層分立,一簇簇香菇等待“綻放”。“這是今年4月村里建的第一期食用菌種植孵化大棚,5月開始種植,10月第一茬開始采收,到11月中旬,共采收了9噸。”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駐庫爾干村第一書記黃英學說,“眼下氣溫降低,是香菇的休眠期,明年3月,香菇將再次進入盛產期。”
盡管今年才投入生產,但小香菇卻有大收益。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4座大棚的香菇共帶來了11萬元的純收入,帶動40戶貧困戶增收。
4座大棚旁,還有260座即將完工的大棚,不久就將投入使用。“我一直都在大棚里打工,一個月有1000元的工資。每天抽空幫著建大棚,還有一筆收入。”正在工地忙碌的貧困戶阿米娜古麗·居麥說,靠著分給自己的菌棒、看管大棚的收入以及在工地幫忙的收入,今年收入真是不少。
庫爾干村是深度貧困村,人多地少是制約全村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庫爾干村將目光聚焦到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農爭時,投資小、見效快、零污染”等優(yōu)勢的食用菌種植產業(yè)上。
庫爾干村食用菌種植孵化園采取“村委會+合作社+精準扶貧戶”的一體化生產模式運營,由園區(qū)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標準化大棚,統(tǒng)一采購標準化成品菌棒發(fā)給貧困戶,采摘的香菇由合作社按市場價統(tǒng)一進行收購,免去貧困戶的后顧之憂。
“我們不僅幫貧困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種植過程中還依托專業(yè)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黃英學說,如今通過大半年的學習,最初的40名貧困戶已經熟練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成了“土專家”。
阿克陶縣香菇產業(yè)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目前,已在縣小微企業(yè)孵化園建自動化生產線一條、菌種研發(fā)中心一座,在庫爾干村建設香菇出菇園6000平方米,香菇菌種培植基地2300平方米。
到今年底,庫爾干村將建設食用菌基地60畝,建成有260多座大棚、種植50萬棒的香菇產業(yè)園,將巴仁鄉(xiāng)打造成“香菇小鎮(zhèn)”。“到時候種的人多了,我們這些懂技術的也能去當‘老師’了。”阿米娜古麗眼睛里滿是驕傲。
20日,在阿克陶縣巴仁鄉(xiāng)庫爾干村食用菌種植孵化園的4座大棚里,菌棒袋層層分立,一簇簇香菇等待“綻放”。“這是今年4月村里建的第一期食用菌種植孵化大棚,5月開始種植,10月第一茬開始采收,到11月中旬,共采收了9噸。”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駐庫爾干村第一書記黃英學說,“眼下氣溫降低,是香菇的休眠期,明年3月,香菇將再次進入盛產期。”
盡管今年才投入生產,但小香菇卻有大收益。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4座大棚的香菇共帶來了11萬元的純收入,帶動40戶貧困戶增收。
4座大棚旁,還有260座即將完工的大棚,不久就將投入使用。“我一直都在大棚里打工,一個月有1000元的工資。每天抽空幫著建大棚,還有一筆收入。”正在工地忙碌的貧困戶阿米娜古麗·居麥說,靠著分給自己的菌棒、看管大棚的收入以及在工地幫忙的收入,今年收入真是不少。
庫爾干村是深度貧困村,人多地少是制約全村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庫爾干村將目光聚焦到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農爭時,投資小、見效快、零污染”等優(yōu)勢的食用菌種植產業(yè)上。
庫爾干村食用菌種植孵化園采取“村委會+合作社+精準扶貧戶”的一體化生產模式運營,由園區(qū)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標準化大棚,統(tǒng)一采購標準化成品菌棒發(fā)給貧困戶,采摘的香菇由合作社按市場價統(tǒng)一進行收購,免去貧困戶的后顧之憂。
“我們不僅幫貧困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種植過程中還依托專業(yè)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黃英學說,如今通過大半年的學習,最初的40名貧困戶已經熟練掌握了香菇種植技術,成了“土專家”。
阿克陶縣香菇產業(yè)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目前,已在縣小微企業(yè)孵化園建自動化生產線一條、菌種研發(fā)中心一座,在庫爾干村建設香菇出菇園6000平方米,香菇菌種培植基地2300平方米。
到今年底,庫爾干村將建設食用菌基地60畝,建成有260多座大棚、種植50萬棒的香菇產業(yè)園,將巴仁鄉(xiāng)打造成“香菇小鎮(zhèn)”。“到時候種的人多了,我們這些懂技術的也能去當‘老師’了。”阿米娜古麗眼睛里滿是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