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位于汊沽港鎮(zhèn)六道口村的俊華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的棚室內(nèi)看到,一個個菌棒有序排列,鮮嫩的香菇將菌棒包圍,工人們熟練地將個大、勻稱的香菇采摘放入筐中。
合作社負責人周玉祥告訴記者,二零一二年,在鎮(zhèn)政府的引導扶持下發(fā)展起香菇種植,最初他從江蘇引進香菇菌絲,試種了四個棚室,當年就試種成功。周玉祥說:“它口感比較好,肉比較厚,個頭比較大,比那些老品種要強得多,而且它生長過程比較均勻,不會這幾天出的特別多,長得蘑菇肯定也小,菇形也不好,這個比較平均,每天也不是特別多,但是老長老有,供貨比較平穩(wěn)。”
周玉祥告訴記者,香菇比起常見的平菇種植相對繁瑣,在菌棒培育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溫度和時間,防止雜菌的滋生,香菇在生長時對于環(huán)境的濕度和溫度要求也較高,所以在種植管理過程中要特別精心。技術員丙忠德說:“咱們這個都是固體種,這個菌棒經(jīng)過咱們消毒以后,扎上四個眼,把固體種人工塞里面去,菌絲開始擴大,把這個菌棒全長滿之后成熟期就到了,擺在地下就可以出菇了。”
據(jù)了解,這里生長的香菇是從八月份左右開始制種、生產(chǎn)菌棒,經(jīng)過四個多月的管理,目前已相繼成熟,正在收獲。每個菌棒可以出一到二斤香菇,市場價每斤可以買到四塊多錢,效益可觀。周玉祥說:“香菇在咱這個氣候條件下比較適合,水質(zhì)沒問題咱都經(jīng)過化驗,水質(zhì)咱這兒屬于中性水,比較適合它生長。”
為了使香菇種植現(xiàn)代化、規(guī)模化,合作社配建了化驗室,引進了液體接種機、固體接種機,以及自動化菌棒生產(chǎn)線。同時還建設了冷庫,對采摘的鮮菇進行儲存,延長保鮮期。同時,合作社還和天津食用菌研究所進行技術依托,請專家進行指導和交流,并和天津大學成功對接了廢菌棒再利用項目,變廢為寶,增加效益。周玉祥說:“用完的廢菌棒做多糖菌肥,像一些花什么的用這種肥特別好,這個肥料得到了有效處理,而且還增加了經(jīng)濟效益,它也能賣錢了。”
周玉祥告訴記者,由于香菇營養(yǎng)豐富,價格相對較高,產(chǎn)量高時每天可采收四千斤以上,畝收益可以達到二十多萬元。目前,合作社建成的占地一百六十畝,五十四個棚的香菇種植基地,每天源源不斷的供應天津的各大蔬菜批發(fā)市場。他們還準備引進烘干設備,將鮮菇加工成干菇,擴大香菇的銷售渠道。同時,干菇的儲存時間較長,可在市場行情較好時進行銷售,將進一步提高香菇種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