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只有精品一级试看30秒|色欲无码蜜臀久久AV|国产一级婬片片A片A毛片A级|国产午夜精品福利一区久久久|

易菇網(wǎng)-食用菌產(chǎn)業(yè)門戶網(wǎng)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wǎng)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tài) » 產(chǎn)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青春之歌,在廣闊的田野上唱響


    【發(fā)布日期】:2007-01-26  【來源】:經(jīng)濟日報
    【核心提示】:帶著戶口,帶著知識,帶著希望,帶著理想,三個應屆大學生落戶農(nóng)村,種起蘑菇1月17日,安徽鳳陽冬日的清晨異常寒冷,太陽還沒有

    帶著戶口,帶著知識,帶著希望,帶著理想,三個應屆大學生落戶農(nóng)村,種起蘑菇

    1月17日,安徽鳳陽冬日的清晨異常寒冷,太陽還沒有出來,薄薄的一層霧氣籠罩在天空。小崗村西頭一片片黛綠的麥田里聳立著一座座蘑菇養(yǎng)植大棚――――這就是記者此行的目的地:尋找三個在當?shù)芈鋺舢斵r(nóng)民的應屆大學畢業(yè)生。

    “這些農(nóng)活,我都能干好”

    清晨,一個普通大棚中,苗娟和她父親進進出出,忙碌著給土層補土。父親嫌苗娟干活“不利索”,讓她出去,苗娟捋了捋染成棕黃色的頭發(fā)笑盈盈地對記者說:“他總是不放心我,其實這些農(nóng)活我都能干好?!?/FONT>

    的確,如不走近了看苗娟臉上那濃濃的書卷氣,只遠遠地看她干農(nóng)活的身手,那份地道,那種潑辣,怎么看都像個地道的農(nóng)家女。

    21歲的苗娟是安徽科技學院微生物專業(yè)的大四學生,半年多前,她和同學周盤龍、王中華一起把戶口從學校遷到了小崗村,在這里扎下了根,在村外田野上建起了九個培育雙孢蘑菇的大棚,一板一眼地當起了農(nóng)民。

    說起到小崗村種蘑菇的起因,王中華說“其實很偶然”。那是2006年3月的一天,他受同學之邀到鳳陽城郊看蘑菇。當天沒有見到蘑菇,倒是聽看大棚的老大爺講了一番雙孢蘑菇的市場行情。

    王中華動心了。回到學校后,他立即上網(wǎng)查找雙孢蘑菇的相關資料。隨著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王中華熱血澎湃了,決定嘗試一下。

    他把自己的打算說給好朋友周盤龍聽,兩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彼此有著相似的想法。

    周盤龍有這想法緣于2005年的蘑菇大棚實習課。經(jīng)過幾個月的親身接觸和體驗,她在大棚里目睹了菌種從稻草中長成白花花雙孢菇的“神奇”景象,還了解到它的良好市場前景和效益。

    “想法歸想法,而最后能到小崗村當農(nóng)民、種蘑菇,是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現(xiàn)在。”苗娟坐在自家窩棚的火爐前告訴記者,“如果說一開始就讓我落戶農(nóng)村種大棚,我肯定會很猶豫?!?/FONT>

    剛開始苗娟的打算是:“在學校或者縣城外找塊地方,100平方米左右就行,種些蘑菇,掙點零花錢,解決一些經(jīng)濟上的困難。”苗娟誠懇地告訴記者,“其實當時還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是能順便學點技術,畢業(yè)要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就回老家種蘑菇去。”

    三個同學決定立即行動起來。王中華出面聯(lián)系上了鳳陽城東蘑菇大棚的負責人張超。聽到學生們愿意種植蘑菇,張超很高興,但他認為校園人多不利于蘑菇生長,而且種植100平方米,成本太高,效益不會好。

    可苗娟他們并沒放棄種蘑菇的計劃,他們繼續(xù)收集這方面的信息。

    轉(zhuǎn)機出現(xiàn)了。2006年4月,小崗村出臺了優(yōu)惠政策:種植雙孢蘑菇可獲得每個大棚1萬元的無息貸款和6500元補貼。不過,小崗村生產(chǎn)發(fā)展基金必須用于本村村民的生產(chǎn)發(fā)展,只有本村村民才能享受這1萬元的無息貸款和6500元補貼。

    機會就在面前,但其條件也是一般大學生難以接受的:要把戶口從城市、從大學遷到小崗村去,就是當真正的農(nóng)民。

    安徽科技學院有9個學生報了名,最終退出了6人,只剩下王中華他們3個人下定決心落戶到小崗村。

    大學生要做農(nóng)民?他們的父母極力反對。苗娟的父親得到消息后,急忙關閉了在淮北市經(jīng)營多年的小飯店,趕到鳳陽。他要勸女兒回心轉(zhuǎn)意。上個大學多不容易,好容易從農(nóng)村進了城,怎能又回農(nóng)村呢?他要問女兒個究竟。但女兒心意已決,他只好留下來,在大棚邊搭個窩棚,給女兒當幫工。

    王中華的情況則要好一些,“父母從我上高中起就比較尊重我的意見,比如說家里要添什么大件的物品,總會征求一下我的看法,已經(jīng)把我當大人看待了。但他們聽說我要到村里當農(nóng)民,反對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后來看沒什么效果,就撂下一句話,‘最終的一切后果,由你自己承擔’?!闭f到這里,王中華說:“為人父母的,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事業(yè)有好的發(fā)展?我這事,周圍的人會咋說,父母在家里要承受著多大的壓力,我特能理解!”

    不過,跟天下父母一樣,王中華和周盤龍的父母氣過之后,心痛兒女了,他們也都決定,年后到小崗村住下來,幫他們的兒女種蘑菇。

    “這仨孩子能吃苦,俺佩服”

    2006年學校剛放暑假,心比夏天的烈日還熱的王中華、苗娟、周盤龍就拖著被子、衣服等行李上了開往小崗村的公交車。

    “當天晚上,我們住在村里。”王中華平靜地回憶著半年前的情形,“天氣熱得睡不著覺,沒有電視,沒有人說話,只有蚊子的嗡嗡聲和偶爾的幾聲狗叫,安靜得要命,想想同學們都已放暑假回家,心里失落落的,很不是滋味,想家?!?/FONT>

    但時節(jié)不等人,仨同學沒有時間繼續(xù)“失落”和想家,就投入了大棚建設。

    建大棚首先需要買毛竹,一個大棚需要700多根,他們每個人要建3座大棚,光是毛竹就要搬動2000多根?!百I毛竹已經(jīng)花了一大筆錢,像裝卸車這樣的活兒,我們都是自己干,那能省百十來塊啊。”王中華說。雖然來自農(nóng)村但很少干農(nóng)活的苗娟一個人爬到大卡車上,將十幾米長的毛竹抱起來往車下扔,才扔了十來根,手上就已起了三個水泡。“這活要是放到現(xiàn)在,沒啥問題,你看我的手上都有繭了?!泵缇晟斐鍪謥碜層浾呖础?/FONT>

    就這樣,苗娟硬是咬著牙堅持把毛竹卸下了車。“當時天下著小雨,我們忙著卸車,干得熱火朝天,等卸完毛竹時,渾身濕透了,也不明白是雨水還是汗水了,其實那會兒也想不動了,”苗娟淺淺地笑著,“因為累得動都動不了,身體太累的時候,頭腦也不會動了。”

    買原料僅僅是最初的一步,接下來要建大棚。大棚的框架是請人幫助建的,而完善大棚及鋪設里面的菌床,還需要多道工序。從鋪塑料薄膜到用鐵絲固定菌床,都需要他們自己動手?!澳切┺r(nóng)活,我都學著干,想省錢啊!我的錢都是從銀行貸來的,一分錢恨不得當成兩分錢花。”苗娟說:“大部分的活都是我和我父親干的,基本上沒請外人?!?/FONT>

    盡管有父親幫助指點,苗娟還是發(fā)生了意外。由于給大棚加熱需要大量的水,一次雨過天晴,水溝里流滿了水,苗娟一手拎著二十來斤重的水泵,光著腳跳進溝里。一腳下去,一陣鉆心的疼,苗娟大叫一聲跌坐在爛泥埂上。她從泥濘中抽出腳來,發(fā)現(xiàn)一根鐵絲扎入腳背。“我拔出鐵絲,血開始往外冒,染紅了溝里的水?!泵缇赀€是那么平靜地回憶著,好像在講一個很久以前的、別人的故事。一個多月后她的腳傷好了,而疤痕永遠地留在了腳背上。這事是她父親先告訴記者的,而苗娟自己卻說:“都已過去很久,要不是我爸說,我都忘了。”

    苗娟記得的都是那些美好時光,記得蘑菇破土而出的嬌嫩可愛,蘑菇出售時的供不應求。

    為了趕進度,苗娟他們每天早晨5點就起床出發(fā),晚上七八點鐘才收工。一個月后,他們?nèi)俗飞狭舜迕駛兎N大棚的進度。

    看著苗娟他們的這副“拼命”樣,村里的韓國學老人感嘆地說:“這仨孩子能吃苦,俺佩服!”

    “我們現(xiàn)在是名副其實的小崗村村民”

    1月19日中午,在苗娟家低矮的窩棚里,菜板上切好了一小堆茄子塊兒,鍋上蒸著米飯,因暫時沒火炒菜,她便順手打開了床頭的小電視機,盡管只能收到3個地方臺,苗娟還是喜歡打開看一看?!霸诖遄永?,就是眼前這些事,吃飯、干活、睡覺,好像與外界隔絕了,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彼龑τ浾哒f,“打開電視看看只是個習慣,其實看不到啥?!?/FONT>

    她怕記者理解錯了,立即說:“不過我們村情況很快會好起來的,在我們的要求下,村干部決定過完年就把寬帶接進來,再買幾臺電腦。到時候就能上網(wǎng)了,可以多了解外面的信息,特別是雙孢蘑菇的市場行情和最新技術發(fā)展?!?/FONT>

    “你們村?”記者問。

    “是?。∥覀儸F(xiàn)在是名副其實的小崗村村民??!”

    剛來小崗村的時候苗娟的感受可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候的感覺是:“我關心的事情,村民們不感興趣,認為我‘不著邊’;而村民們感興趣的東西,我又覺得‘沒意思’?!倍F(xiàn)在的情況已發(fā)生很大變化,苗娟經(jīng)常主動找村民聊聊天,了解一些他們的情況,包括家長里短,村民也會來找苗娟打聽明年蘑菇的種植情況,并要求提供技術上的幫助。“現(xiàn)在走在大街上,大家都叫我小娟,很親切的?!泵缇晷χf。

    王中華告訴記者,“村民們說話就那樣,喜歡直來直去的,并不是有意為難你。他們的話你一開始聽著感覺不順耳,不舒服,其實那就是他們的口頭禪,并不是針對你的?!?/FONT>

    和苗娟他們一樣,村民們對他們也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看著三個大學生到村里來落戶,當起農(nóng)民,干起農(nóng)活,村民們一開始覺得“肯定不怎么樣”,后來通過觀察接觸,看法有些改變。等到了“秋后算賬”時,他們大吃一驚,同是種蘑菇,苗娟三個大棚一季收入36000元,在十幾個種植戶中名列第二,周盤龍的收入也在30000多元。從此以后,許多種植戶和打算第二年種植的農(nóng)戶都喜歡找苗娟他們聊聊“蘑菇經(jīng)”。

    總結(jié)這半年多當農(nóng)民的感覺,苗娟的回答簡單而干脆:“還行!”

    “改變需要慢慢出現(xiàn),我們有耐心”

    盡管苗娟他們初戰(zhàn)告捷,信心大增,但村民們的疑惑依然存在。有村民在苗娟的蘑菇大棚前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大棚要投資兩萬元左右,蘑菇一共可以采兩季,秋季三茬,第二年春季只有兩茬。2006年的雙孢蘑菇市場行情是近幾年來最好的一年,一市斤地頭價賣到了2.5元,去年秋季一個大棚的毛收入平均在1萬元,第二年春季收入一般占全年收入的40%,也就是7000元。就是說,一個大棚全年正常收入不過1.7萬元,而每年要新投入將近1萬元。同時蘑菇行情波動很大,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是的,村民們講的是實情?!蓖踔腥A說,“種植蘑菇大棚如果只種三五個,確實掙不了多少錢,所以需要上規(guī)模,規(guī)模上去了,利潤也就可觀了。”

    “而且種大棚不能光盯著蘑菇,比如秋季采摘結(jié)束直到第二年春季,長達3個多月的時間,大棚在閑著,人也閑著,就像現(xiàn)在你看到的,這是資源浪費與損耗?!蓖踔腥A說,“我打算在冬季的時候種些金針菇和木耳等,這又是一筆收入嘛?!?/FONT>

    而學生物技術的苗娟則學以致用,從菌種上打起了主意。一個大棚買菌種就要花去近千元,苗娟認為這筆開銷完全可以省下來。“母種是從福建買回來進行擴接的,而培育技術呢,我在學校學過,我們完全能操作成。”苗娟很自信地說,她甚至計劃將來為村民提供菌種。 

    “種蘑菇的技術雖然成熟了,但具體的生產(chǎn)工藝還很落后,基本上是體力活。村民們長期以來干習慣了,沒感覺了,而且他們也不知道有更先進的工藝可以把自己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結(jié)果只能延續(xù)著一家一戶的簡單勞作。”王中華滔滔不絕地給記者講著年后的計劃,“我們首先要購進翻堆機等設備,大棚要用黑油氈代替?zhèn)鹘y(tǒng)的稻草,不僅保溫效果更好,而且省錢、耐用。然后……”

    王中華說他2006年特別忙,不僅忙著種蘑菇,小崗村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的事也牽扯了他很多的精力?!翱偹銢]白忙活,去年11月合作社終于成立了?!痹诘谝淮螘h上,王中華被選為理事長。他介紹,以后合作社將統(tǒng)一負責種植蘑菇的原料采購、生產(chǎn)、銷售等一系列工作,爭取自己培育菌種、建深加工廠……

    很快三個大學生就讓村民們相信,他們的科學種植、延長產(chǎn)業(yè)鏈等計劃并非空中樓閣:就在記者來小崗村采訪的這幾天里,就有蚌埠的兩位客商來到小崗村,商談雙孢蘑菇深加工的事情。

    雖說現(xiàn)在是冬閑時節(jié),王中華他們依然沒有閑下來的時間,今年合作社的工作規(guī)劃要制訂,過完春節(jié)大棚數(shù)量將由去年的35個增加到300個左右,報名的村民和大學生要登記、安排,今年需要的毛竹要在過年前預訂好……

    王中華他們在村子里點點滴滴地工作著,或緊張,或忙碌,或興奮,但正是由于他們的到來,小崗村掀起種蘑菇熱潮。

    面對村民的熱切希望,三個大學生表現(xiàn)很冷靜。

    “改變需要慢慢地出現(xiàn),我們有耐心!”王中華說。

    苗娟在自家的大棚前。

    苗娟在自家的大棚前。

    王中華在向客戶介紹他的蘑菇

    王中華在向客戶介紹他的蘑菇

    周盤龍喜獲豐收。

    周盤龍喜獲豐收。

    吳曉泉攝

    采訪日記

    2007年1月17日  星期三  晴

    經(jīng)過一夜的長途顛簸,下了火車轉(zhuǎn)汽車,今天早上到達鳳陽縣城。鳳陽雖說僅是個小縣城,但因鳳陽花鼓和朱元璋的原因,我很小就知道它。

    鳳陽給我的第一印象和以前所見過的其他縣城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不太高的樓房,自行車和汽車擁擠在一起的馬路。但還是有一點讓我感到很特別:鳳陽的縣委大院依然保留著已很難見到的一排排平房,平房門前掛著某某局、某某辦公室的牌子。

    “除了帶領村民致富,他們?yōu)檗r(nóng)村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需要這樣的新型農(nóng)民?!币灰娒妫h委宣傳部部長路傳新就對王中華他們?nèi)齻€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我搭小崗村黨委書記蔣保斌的車趕往小崗。

    “我特別喜歡和這三個大學生待在一起,他們經(jīng)常能給我一些鮮活的東西?!笔Y保斌一路說,“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能到小崗來,改變一下我們這里村民的精神狀態(tài)和思維方式。”

    一條名為友誼大道的路筆直地穿過村子,路的兩邊有看起來才建不久的小學,有小超市,有雜貨店,有扛著農(nóng)具停下來閑聊的村民,還有小崗村人直到現(xiàn)在都引以為自豪的“大包干紀念館”。

    “我非常向往北京,如果不是來小崗村創(chuàng)業(yè),一定要去北京工作。去北京看看天安門,爬爬長城,游游故宮,這些都是我從小的愿望?!币宦犝f我是從北京來的,王中華立刻這么說。然后才興致盎然地給我講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講他的大棚蘑菇,講他的專業(yè)合作社,講他的計劃、村莊的未來。

    我注意到,來往的村民都要和他打個招呼,聊上幾句。我笑著對他說:“看來你和村里的人很熟,很能談得來嘛!”

    “那當然,天天在一個村子里,接觸的就是這些人,能不熟嗎?”

    2007年1月18日  星期四  晴

    晚上9點多鐘,一些村民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了,從窗戶望出去,見到的是星星點點的農(nóng)家燈火。我和王中華同住一屋,或許是由于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雖然感覺很困,還是毫無睡意,王中華也無困倦之意。

    或許是只有我們兩個人的緣故,王中華的談話顯得要比白天輕松一些,想到哪兒說到哪兒。記得在白天的采訪中,曾聽他說,女朋友在準備考研,我就隨口問他準備得如何。“準備得還是不錯的,她學習很努力、很用功,考上的可能性很大!”他半靠在床鋪的一角,手里擺弄著手機,“我也希望她能夠考上,她為考研付出了很多。”

    “那她對你來小崗村創(chuàng)業(yè),當農(nóng)民,有什么想法?真的贊成嗎?”我追問。 

    王中華淡淡地說:“她曾問過我好多次‘你會不會在小崗待一輩子?’‘你甘心在農(nóng)村就這么待下去?’‘你就愿意一直當個農(nóng)民?’總之就是這類的問題吧,經(jīng)常會問的。她不想到農(nóng)村,希望能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希望能到大城市去發(fā)展?!?/FONT>

    “你的意見呢?”

    “我的態(tài)度很堅決,要在小崗發(fā)展下去,千辛萬苦好不容易邁出這一步,總算有了個眉目,不能有什么動搖。”

    “我和她有約定,她去城市,我在農(nóng)村,各自發(fā)展,看誰發(fā)展得好。如果我在小崗發(fā)展不下去了,我認輸,去投奔她;如果她在城市發(fā)展不順利,也可以回來找我。但我相信我不會輸!”在微弱的燈光下,我看不清王中華的表情,但從口氣上判斷他的態(tài)度很堅決。

    可能這個話題有些沉重,王中華主動避開了,又和我談開了他的“蘑菇”,他的“事業(yè)”,他的“本行”,他在滔滔不絕地講著,神采飛揚。我只是個忠實的聽眾,靜靜地聽,基本上插不上話。

    后來,他的手機響了,他開始很熱情地和電話那邊的人聊了起來。漸漸地我聽出來了,他聊天的對象是他們合作社的一名成員,小崗村的一個蘑菇種植戶。我原以為他們的談話會很快結(jié)束,然而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呆坐在一邊,不得不耐著性子聽著。他們談話的內(nèi)容很雜,說東拉西,基本就是拉家常。

    “過了年買毛竹的事,也要趕快定下來,不要到時候又搞得匆匆忙忙的,很被動。”

    “我們的合作社要盡快爭取一些資金的扶持,只有有了資金,才能開展工作。”

    “首先要進行對比實驗,引進蘑菇種植先進的技術和工藝,給蘑菇種植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合作社?!?/FONT>

    “合作社爭取來的錢,不是分給我們每一個成員的,是用來推動大家一起發(fā)展的。”看來雙方有了分歧?!皥詻Q不能分!”作為合作社理事長的王中華加重了語氣。

    2007年1月19日  星期五  晴

    下午4點多,暖暖的冬日斜陽灑滿村莊,我和苗娟一起走在通往她家蘑菇大棚的路上。這條路對于苗娟來說已經(jīng)很熟悉了,因為她每天都走兩三個來回,收獲的時節(jié)走的還要多。

    盡管這條路足足有3里多長,苗娟卻從不感覺有多遠,“沒多遠,連走帶玩,一會兒就到?!弊蛱焖χf。但今天,她在去大棚的路上卻有點悶,一路上不多說話。盡管和苗娟接觸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知道她最感興趣的話題離不開她那三個大棚和年后的擴建計劃,于是就有意識地把話題往這方面引。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才把“煩心事”說了出來:

    “我們又沒有做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也不是什么英雄人物,也沒為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不就是種了幾個大棚,干了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嗎?現(xiàn)在就經(jīng)常受表彰,一批批記者來采訪,總覺得心里有些不踏實。”

    “說句實話,我也很想到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工作,”苗娟繼續(xù)說著,“但是我學的就是微生物技術這個專業(yè),到大城市找工作是很難的,有時候即使能找到一份工作,也不能學以致用,發(fā)揮不出來,我知道許多往屆的同學就是這樣的。”

    我無法正面回答她,就說:“你現(xiàn)在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還是很值得高興的?!?/FONT>

    “那是!去年我的收成是我們?nèi)齻€人當中最好的,今年我還要繼續(xù)擴大種植面積,種雙孢蘑菇一定要有規(guī)模……”苗娟的心情又好了起來,“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不少人報名來小崗村創(chuàng)業(yè),有安徽的、江西的,還有黑龍江的,我每天都能接到這樣的電話。”

    “那是好事情啊,這是學你們仨呢?!?/FONT>

    “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去年是由于蘑菇市場行情好的緣故,我們的效益還不錯。市場的情況可沒準,前幾年波動還是挺大的,曾有過每斤1塊8毛錢的收購價,我們還需要做許多事情來應對市場的波動。而且許多人只是從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看到了一些關于我們的介紹,以為來了就能掙錢,能成功,不是那么一回事。而且農(nóng)村的生活他們不一定能夠適應,所以凡是打電話來的人,我都告訴他們要親自來看一看,最好能住一段時間,實地了解一下情況再做決定?!?/FONT>

    2007年1月20日  星期六  晴

    從沒覺得時間過得這么快,今天已是我來小崗村的第四天了,采訪任務基本完成,訂了晚上回北京的火車票。在走之前,我有個心愿:去參觀大包干紀念館。1978年以嚴俊昌為首的18位農(nóng)民冒著風險把手印摁到了聯(lián)產(chǎn)承包土地的文書上,啟動了我國農(nóng)村土地改革的序幕。

    參觀很快結(jié)束了,非常巧的是,在這里我遇見了嚴俊昌老人。老人盡管已年過花甲,但精神依然矍鑠,很健談。聽說我是北京來的記者,他一把拉住我,主動談起了當年的大包干,談起了近幾年小崗村的建設、發(fā)展。當聽說我是來村里采訪三個大學生種蘑菇的事,老人表達了期望?!拔倚鹤訙蕚浣◣讉€大棚,他愿意跟著大學生們干,年輕人的事,我不多管。”

    走出紀念館,在去苗娟家的路上,迎面碰到村民關正銀,我隨便問他“在忙什么”,他說:“還能有什么,建大棚的事唄,好多事都得有個著落?!?/FONT>

    和苗娟一起走進她臨時搭建的小窩棚,一個清秀的小伙子坐著一個小板凳邊烤火邊看電視,一見苗娟進來,急急地說:“村里的政策已經(jīng)定下來啦,來的大學生能包租5個大棚!”

    “是嗎?”看起來對這個消息苗娟也很興奮,“我再租10個大棚,咱們就能好好地干一番啦。”

    “他是你的男朋友?”我問苗娟。

    “是!也是來包大棚的。”小伙子搶先答道。

    “不是,”苗娟害羞地說,“是我的同班同學?!?/FONT>

    “是你把人家拉來的吧?”

    苗娟笑了笑沒回答,也顧不得回答了,因為她已熱火朝天地和小伙子談論起毛竹、黑油氈等事情。
     

     
     
    [ 動態(tài)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tài)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