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農業(yè)部門獲悉,上海奉賢區(qū)陳誼村去年食用菌總產量近7萬噸,連續(xù)五年在全市位居第一。目前,陳誼村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建立60多個基地,帶動3萬多戶農民戶均年增收600元―800元。
陳誼村位于奉賢農業(yè)園區(qū)內,種植食用菌已有30年歷史。上世紀90年代,該村食用菌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年總產量達25萬公斤。2003年開始,陳誼村產業(yè)等級逐漸提升,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把這里當作產學研示范基地,他們投資上千萬元,進行杏鮑菇生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fā)。奉賢食用菌站也在這里組建了多個示范基地和合作社,把菌種、技術和市場一一帶給陳誼村和周邊農戶。落戶這里的食用菌企業(yè),則創(chuàng)建技術中心,每年撥出大筆資金搞科研,技術中心先后取得了20多項知識產權專利,使食用菌產業(yè)越做越大。陳誼村的“大山合”牌干食用菌,連續(xù)6年出口量占全國第一,而“豐科”牌蟹味菇、白玉菇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85%以上。
食用菌產業(yè)惠及村民。53歲的陸火章,是陳誼村的普通農戶,原來家里收入僅靠幾畝田地?,F在經過培訓、考證,他已經當上了“大山合”集團的一名食用菌生產線的操作工,月收入近2000元。據介紹,村里400戶村民中,不少人已轉型為食用菌生產工人。村民馬志勇說,去年他承包了一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嘗試周年化栽培蘑菇的技術,結果全年總收入達22萬元。陳誼村周圍還涌現了6家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帶動更多農民通過種菇得到實惠。
陳誼村的影響力已走出上海、輻射全國。如今,這里的食用菌經營品種達100多種,一些品種還進入了沃爾瑪等企業(yè)的全球采購系統。不僅在國內擁有300多個市場、60多個基地,還銷售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年實現銷售4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