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2014年9月14日至17日,由中國菌物學會、華中農業(yè)大學、易菇網共同主辦的2014中國食用菌產業(yè)年會在武漢科技會展中心召開,在16日下午的“中國食用菌產業(yè)機械裝備圓桌論壇”環(huán)節(jié),農業(yè)部南京農業(yè)機械化研究所王明友助理研究員作了《食用菌基質粉碎裝備研發(fā)現狀與展望》的報告。
王明友助理研究員介紹到:食用菌人工栽培最初為段木栽培方式,為了保護森林資源與物種的多樣性,80年代后逐漸為袋料栽培。開始階段,袋料栽培中的基質為棉籽殼,現階段,已發(fā)展為農林廢棄物栽培食用菌。2012年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量高達7億多噸,其中,可利用資源量為4.3億t。當前農作物秸稈利用的 “五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且“五化”都需粉碎處理后再進行利用。隨著我國食用菌的產量逐年遞增,2012年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量高達7億多噸,其中,可利用資源量為4.3億t。當前農作物秸稈利用的 “五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且“五化”都需粉碎處理后再進行利用。雖然我國在食用菌基質粉碎技術方面相對較成熟,粉碎機的種類與粉碎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但從現有的基質粉碎設備的能耗、產量,物料的適應性、粉碎粒度、經濟性以及機型本身的工作穩(wěn)定性、操作安全性、壽命、工作性能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還是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很好地滿足各類秸稈的粉碎要求。 對軟質秸稈(麥稈、稻稈、油菜稈)粉碎而言,目前現有粉碎機可滿足規(guī)模化生產要求,但對于具有高蠟質、長纖維、木質化程度較高的硬質與高纖維物料(棉稈、桑枝條)而言,目前只能通過先切后粉的模式進行規(guī)?;鬯椋行柽M行現有設備的優(yōu)化與研發(fā)。
粉碎機的研制在國內己有幾十年的歷史,其主要集中在飼料粉碎和農作物秸稈切碎等方面。粉碎技術根據粉碎方式和粉碎手段的不同可分為鍘切式、錘片式、揉切式和組合式粉碎技術。目前,食用菌基質粉碎普遍采用的是錘片式粉碎。王明友助理研究員介紹:目前,鍘切式粉碎機在我國食用菌栽培中應用較為廣泛。但在工作時需要人工輔助,對菇農的勞動強度較大,生產效率較低,主要存在切刀磨損嚴重的問題。錘片式粉碎機已發(fā)展成為我國食用菌栽培基質處理的主要機型,其原理是將秸稈喂入粉碎室后,經錘片的高速旋轉打擊,從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粉碎,并最終物料可通過篩孔為止。揉切式粉碎機因是鍘切和揉搓同時進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降低了功率消耗。 組合式粉碎機既有錘片的撞擊作用,又有動刀的切割作用,同時齒板和定刀也會產生揉搓和切割作用,提高了粉碎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