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品牌走向規(guī)模化發(fā)展
2010年戴建良注冊了“中億白靈”商標,并進行了無公害食用菌基地認證,基地農戶統一實行標準化生產,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公司的信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提高。為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戴建良提出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權責均衡”的管理機制。一是鼓勵專家技術人員投入技術股份,并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長期為農戶提供先
進的優(yōu)良品種和先進的食用菌栽培技術,及時解決食用菌生產中的問題。二是吸收農戶入股,解決公司收購產品時資金不足問題。三是公司與合作社簽訂收購協議,合作社向農戶下訂單。形成了公司與科技人員、農戶、合作社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通過合作,公司從農戶賒購農產品,由公司銷售后,除付給農戶原貨款外,公司通過合作社拿出公司銷售利潤的60%返還給合作社。合作社按農民銷售額的80%,把利潤以分紅的形式返還給農戶,逐步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權責均衡”的機制。
如今,公司種植食用菌3300畝,種植社員1068戶,年產鮮菇14000噸,年創(chuàng)純收入5000多萬元,安置剩余勞動力8000余人,食用菌種植成為出頭嶺鎮(zhèn)主要的經濟支柱。出頭嶺鎮(zhèn)種植、銷售食用菌的火爆場景成為薊縣新農村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聯合國計劃開發(fā)署官員及天津市、薊縣有關領導多次考察合作社及下屬基地,并給予充分肯定、高度贊揚。戴建良還結合多年積累的種植經驗,總結編寫了《白靈菇栽培技術》手冊作為薊縣農廣校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訓教材,免費為學員發(fā)放。戴建良對白靈菇種植深入研究并申請兩項專利:《一種利用已出菇平菇菌棒移栽白靈菇的方法》和《一種使白靈菇高產的方法》,已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實施此兩項專利可使白靈菇產量增加30%,優(yōu)質菇率由50%提升到95%,帶動合作社成員每年增收1.2萬元,當地種植戶增收800多萬元。戴建良這位普通農民,正以自己的行動,帶領群眾實現奔小康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