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8月13日,在“第八屆國際黏菌系統(tǒng)學及生態(tài)學會議”召開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yè)大學李玉教授作客易菇網會客廳,就我國黏菌學研究進展、對黏菌研究和發(fā)展方向的建議及對此會議的召開情況等方面接受易菇網的專訪。
國際黏菌系統(tǒng)學及生態(tài)學會議創(chuàng)建于1993年,每隔三年舉辦一次,以學術研討為主,至今已經舉辦了八屆,在國際黏菌學領域具有較大影響,每屆均吸引了眾多國際一流學者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本屆會議是第一次光顧亞洲,來到中國,來到長春,并由吉林農業(yè)大學牽頭承辦。
在國際黏菌學研究進展方面,李玉院士對易菇網介紹到:黏菌學在生物學科中屬小眾學科,伴隨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及現(xiàn)代科學的研究,黏菌從真菌種類中分離出來,但仍然屬于菌物,屬于菌物學家的研究范圍。黏菌在各國的研究領域范圍小但是影響力很大,國際黏菌系統(tǒng)學及生態(tài)學會議于1993年在英國切斯特召開第一屆之后,這是第一次到中國,這對中國黏菌研究的學者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盛事。從現(xiàn)階段的研究狀況來看,目前中國研究人員隊伍最龐大,政府投入的資金也是最多的,今年會有3-4名研究黏菌的學者能夠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資助,前幾年每個評選周期都會有1-2名黏菌學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并且在資源發(fā)掘上,《中國真菌志》編研過程中已出至將近50卷,其中有2卷是關于黏菌,這些都可以看出我國在黏菌學研究是處于領先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