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稻-菇-筍”模式實錄
走進浙江嘉興平湖市新埭鎮(zhèn)姚浜村,村道干凈整潔,路邊沒見一個稻草堆。見此情景,記者不禁起了疑惑:新埭是平湖商品糧主產區(qū),每年產生的大量稻草哪去了?看出了記者的不解,平湖市農經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唐紅芳賣了個關子:“我?guī)闳サ乩锟纯?,就有答案啦?rdquo;
鏡頭一:
清晨5點不到,星光村的盛龍果蔬園藝場蘑菇棚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采菇工頭戴礦燈,雙手在菌床上穿梭,一朵朵潔白肥嫩的蘑菇便進了籃筐。當天,這些鮮蘑菇就會出現(xiàn)在市民的餐桌上。
“答案全在這個菇棚里。”場長盛保龍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奧妙,“你看這菇棚的草簾子是用稻草做的,菌床的主要材料也是稻草,稻草和糞肥混合發(fā)酵后,是蘑菇最好的養(yǎng)料。”
在不少農民眼里稻草是“雞肋”,而在盛保龍眼里則是寶貝。盛保龍1999年開始種蘑菇,如今,已擁有3個種植基地,最大的基地面積達40萬平方尺。
每年11月水稻收割后,盛保龍就從一些
糧食專業(yè)合作社收購稻草,每平方尺需3公斤稻草,總量達1200噸。“每平方尺的蘑菇產量在1.25公斤到1.5公斤左右,按今年春菇每公斤5元的售價計算,每平方尺產值7元左右。最高年份,每平方尺有11元呢!”盛保龍對蘑菇產業(yè)的前景頗為樂觀。 5月底6月初,蘑菇采收期基本結束,這些廢菇渣又該如何處理?“以前隨便堆在河邊路旁,現(xiàn)在種蘆筍的合作社會上門來收,就像我收稻草一樣。”盛保龍說。
鏡頭二:
幾輛大卡車來回穿梭在平湖的盛龍果蔬園藝場和新廣果蔬專業(yè)合作社之間,將一車車的廢菇渣運到蘆筍種植基地。經過6個月的發(fā)酵后,這些令人頭疼的廢菇渣就成了蘆筍地里上好的基肥。
新廣果蔬專業(yè)合作社種植蘆筍280畝。“每年我都從盛龍果蔬園藝場拉廢菇渣來做蘆筍的基肥。”合作社理事長沈金龍說,因為蘆筍可采收多年,所以用肥量較多,一畝地需廢菇渣5-10噸。
沈金龍給記者仔細算起賬:蘆筍畝產1500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5元的價格計算,畝均產值就超過7000元。“2013年,合作社產值達到300多萬元,畝均1萬多元。”
用廢菇渣作基肥,既可培肥土壤,又改善了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用廢菇渣作基肥,長出來的蘆筍更粗壯一些,比別人的每公斤能多賣1.5元呢。”沈金龍說。平湖市里還對經濟作物年使用廢菇渣1萬平方尺以上的合作社,給予每萬平方尺300元的補助。
鏡頭三:
5月初,草莓的盛產期已接近尾聲,三豐果蔬專業(yè)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還有不少參加采摘游的游客。有幾個大棚已提前清理完了草莓植株,準備翻耕、灌水后播種水稻。
“草莓只是副業(yè),合作社主業(yè)還是種水稻。”三豐果蔬專業(yè)合作社書記毛華良說,合作社共有1700畝土地,其中1100畝種
糧食,300畝為大棚果蔬,300畝搞水產養(yǎng)殖。“這幾年蘑菇產業(yè)發(fā)展很快,給我們種糧農民也帶來好處。”毛華良細數著種糧的收益:每年6月中旬播種,11月上旬收割,平均畝產550公斤,畝產值1500元,畝產稻草500公斤,按照2013年的稻草收購價每噸400元計算,平均每畝能賣200元。“以前稻草只能任其在田間自然爛掉或直接焚燒,既污染了水也污染了空氣。現(xiàn)在不僅有人幫我處理了,還可以賣錢,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