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h阿爾達鄉(xiāng)因人多地少,發(fā)展特色種殖業(yè)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2月26日上午,福??h干河子四村平菇種植“能手”陳冬梅在平菇大棚正忙著給平菇灑水,保證平菇應有的水份。
眼下,隨著天氣日漸轉暖,走進她的平菇大棚,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排長勢喜人的蘑菇。2002年,陳冬梅開始從事平菇種植,她家現在有四個大棚,占地面積達800平方米,目前四個棚每天平菇產量都在70~80公斤。因平菇個大、色香,又采用送貨上門方式,深受福??h的各大超市、菜店“青睞”,顧客的選購度也很高。陳冬梅也希望在村上成立平菇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把自己積攢10多年的經驗,手把手地教給村上想從事種植平菇的村民,大伙兒一塊學會種植,都加入進來,形成平菇產業(yè)鏈,真正實現“農超對接”,讓全村的村民們都富起來,奔小康。
福??h阿爾達鄉(xiāng)干河子四村村民陳冬梅:今年準備把發(fā)種房和發(fā)菌房建好,然后形成高標準的接種房,那樣對我們的成活數有大大的提高,然后發(fā)菌房弄上了,我們就能形成像別人一條龍的干的利索一點,不用我們人折騰來折騰去,省人工減輕我們的勞動負擔。
眼下,隨著天氣日漸轉暖,走進她的平菇大棚,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排長勢喜人的蘑菇。2002年,陳冬梅開始從事平菇種植,她家現在有四個大棚,占地面積達800平方米,目前四個棚每天平菇產量都在70~80公斤。因平菇個大、色香,又采用送貨上門方式,深受福??h的各大超市、菜店“青睞”,顧客的選購度也很高。陳冬梅也希望在村上成立平菇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把自己積攢10多年的經驗,手把手地教給村上想從事種植平菇的村民,大伙兒一塊學會種植,都加入進來,形成平菇產業(yè)鏈,真正實現“農超對接”,讓全村的村民們都富起來,奔小康。
福??h阿爾達鄉(xiāng)干河子四村村民陳冬梅:今年準備把發(fā)種房和發(fā)菌房建好,然后形成高標準的接種房,那樣對我們的成活數有大大的提高,然后發(fā)菌房弄上了,我們就能形成像別人一條龍的干的利索一點,不用我們人折騰來折騰去,省人工減輕我們的勞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