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北寧村農民赫俊生家,看到在他家的院子里停著一輛“吉利英倫”小轎車。他告訴記者,車是去年買的,花了7萬多元,現在自己去哪兒都方便了。
“要不是種植黑木耳,哪有錢買車。” 赫俊生告訴記者,自2008年北寧村建起了黑木耳標準化示范園區(qū)開始,他就和其他村民一起進到園區(qū)內搞起了黑木耳種植,從最初種植三四萬袋,收入七八萬元,到今年種植了10萬袋,毛收入超過30多萬元。
據村支書林發(fā)生介紹,北寧村黑木耳標準化示范園區(qū)占地面積85公頃,配套建設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從業(yè)菌戶169戶,占全村總戶數的58%。今年,食用菌生產量新增700萬袋,比上年增長82%,新增菌戶79戶,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2400萬袋,產值實現4800萬元,拉動村民人均增收超萬元。
“這不是種木耳掙錢了嘛,自己也喜歡小汽車,再說自己用著也方便。”村民代云陽興奮地對記者說。
代云陽從2009年開始在園區(qū)內種植黑木耳,去年花4萬多元買了一輛“五菱之光”小汽車。“以前村里也有人買小汽車,但那是為了跑運輸掙錢。”他對記者解釋說,“現在村里已經有12戶人家買了小汽車,還有十多戶人家已經在城里買上了樓房,聽說村里還有不少人打算要買車,俺們北寧村可真是富了!”
據了解,自2009年海林市把食用菌產業(yè)確立為“朝陽產業(yè)”以來,海林市對于食用菌產業(yè)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食用菌產業(yè)也不負重托地真正成為海林農民的 “第一富民增收產業(yè)”。截至目前,海林市食用菌生產總規(guī)模達到12.1億袋(盤),比2008年增長220%;菌業(yè)拉動農民人均增收9000余元,比2008年增長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