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汝陽縣王坪鄉(xiāng)聶坪村黨員張根山,15年苦念“天麻經”,帶動附近農民走天麻有性種植的致富路子,成為當地聞名的“科技黨員”。
6月4日,記者走進聶坪村張根山的食用菌培育場。剛剛收麥子回來的他,放下鐮刀正專心的侍弄天麻株上將要成熟的有性天麻果。“這是我自己培育出來的天麻株,株子上的小果果就是天麻碩果,每個果果里有3—5萬個天麻種子。”張根山臉上洋溢著按耐不住的笑容。
今年44歲的張根山,高中畢業(yè)后選擇了食用菌這個行當。從1993年起,靠自學探討和研究天麻人工種植技術。1997年引進中國醫(yī)科院藥植所的科研成果“天麻有性繁殖技術”和“天麻雜交高產新技術”,嘗試天麻種植,3年推廣發(fā)展天麻有性、無性種植5萬余穴,近千戶農戶找到了家庭致富項目,2002年他也被評選為汝陽縣“第二屆十大杰出青年”。
2003年,初嘗成功的張根山卻遇上了事業(yè)上的重大挫折。受市場的影響,天麻從“洛陽紙貴”到無人問津,價格一落千丈,一下子賠進去了20多萬元。“我自己賠了,但種植戶沒有陪,頂多他們是撘進去了功夫。”身為黨員的張根山賠了錢卻感到無愧于種植戶。因為他采用的是農業(yè)合作社的形式,供種和技術指導是他的,種植戶只提供場地和大田管理,天麻產品實行分成并回收,種植戶損失不大。
面對困難,張根山選擇了堅持:“十年磨一劍,要做成一件事要一條路走到底,只有堅持下去,我相信會有成功的那一天。”種植戶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他貸款、求親告友籌錢,自己制種自己種植。2003—2005年每年均種植上千穴天麻,進一步探索有性繁育新技術。
此后的幾年間,天麻價格緩慢回升,2008年之后他反而賺了錢,每年均有3、5萬元的收益。
自己賺了,張根山思考著怎樣帶動農民賺錢。為了事業(yè),也為了帶動群眾,2010年在村子里注冊創(chuàng)辦了食用菌培植場。
“天麻經”咋念?張根山有三招?! ?br /> 招數一:自己帶頭做示范。在制種的同時,自己租賃空閑林蔭地,建了1000穴的天麻種植示范田,帶頭發(fā)展。印制有性繁殖播種技術宣傳頁,一有閑暇時間就騎上摩托車三里五村的到群眾中傳授種植及管理技術。天麻收獲季節(jié),召集附近群眾到自己的示范田里參觀,現身說法,幫助農民選定致富項目,指導農戶種植。
招數二:培養(yǎng)重點種植戶。把有一定種植經驗基礎、能輻射、影響一方的種植戶作為重點,進行重點培養(yǎng)。定期上門指導,全程技術服務,保證其豐產豐收,使之成為專業(yè)種植戶。椒溝村農民劉保安2010年種了3分地,沒有出圃就包地塊一次性賣了15000元,去年靠種植天麻凈掙2萬多元。
招數三:扶持貧困戶。對于農村貧困戶,只要他們有種植意愿,就無償供應天麻種子,扶貧濟困。去年,兩河村滾坪組李小敏因父親患重病住院花去了10多萬元,債臺高筑,家庭困難,50穴的天麻菌種錢他一分沒要,幫助李小敏創(chuàng)收6000元,今年又給他供應了價值800多元的菌種。
除本鄉(xiāng)外,張根山的“天麻經”愈傳愈遠,周邊的汝州、魯山等地的農民也紛紛成為他的“僧眾”,今年共發(fā)展植戶近200戶,種植有性天麻種植15000穴。張根山扳著指頭算了一筆賬:“正常年景,每穴天麻可產鮮麻8—10公斤,價值150—200元,總價值就是300萬。村民有了收益、富了,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張根山告訴記者,搞天麻有性繁育,制種的技術要求較為嚴格,是個細活兒。每年的4月份要將鮮麻苗圃種下,從發(fā)芽、成株、開花、結果約需要50—60天,每株能結出天麻碩果60—80個,每一個果子都要靠人工異花異株授粉,成熟的天麻果內的種子要拌入萌發(fā)菌、蜜環(huán)菌就可以到大田種植了。而農戶種植管理較為簡單,修枝撫育的樹枝、樹葉作為菌枝利用,掌握遮陰、澆水等要領即可,因而也適合我們山區(qū)發(fā)展。
張根山的食用菌培植場里,栽培天麻株200多株,培育萌發(fā)菌、蜜環(huán)菌2萬多袋。他把“天麻經”當做在農村天地里實現自身價值的事業(yè)。5、6月份是有性天麻種植的最佳季節(jié),除了照料培養(yǎng)室里的這些,既要操持農活,又要接待來咨詢請教的鄉(xiāng)鄰、下鄉(xiāng)指導種植戶種植,張根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他說:“忙著感到充實。咱是個黨員,能在發(fā)展農村經濟上幫鄉(xiāng)鄰找個門路發(fā)家致富,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使命。”
談到下一步打算,張根山饒有興致,信心百倍。把現有的培植場發(fā)展為全縣的天麻良種繁育中心,擴大規(guī)模,走配套供應優(yōu)質菌種、回收產品的路子,建立互聯(lián)網平臺,將天麻產品推向市場,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
小資料:
天麻,百度百科顯示:多年生蘭科草本植物,其干燥塊莖即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癥。天麻過去一直依賴野生資源,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成功后,家種天麻成為主要商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