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是誘發(fā)胃腸疾病高發(fā)的主要原因之一。天氣轉冷的同時,人體的黏膜血管也會根據(jù)熱脹冷縮原理收縮,這樣就造成供血的不足,讓身體營養(yǎng)匱乏。再者,天氣轉冷時,是疾病復發(fā)的季節(jié),因為人的生理也會根據(jù)氣溫影響發(fā)生變化,尤其是身體循環(huán)代謝差的人群,外受寒邪,邪犯于胃或過食生冷食物,很容易讓經絡受阻,造成惡性循環(huán)。
另外,在我國,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群不在少數(shù),而大多數(shù)人只有在身體極度不適時,才會想起去就醫(yī),這樣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也給身體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害。其實,在發(fā)病初期治療,效果好而且痛苦少,更能在短時間內告別疾病。但是如果在秋天來的季節(jié)里,多吃些諸如黑木耳、銀耳、蘑菇、香菇等食用菌,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價值極高。更富含各種氨基酸,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起到養(yǎng)顏、抗病毒的功效。
并且,很多地域都將食用菌作為特殊食品,古羅馬人將食用菌列為“上帝的食品”,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學會巧妙吃菌類食品,減少腸道疾病的發(fā)生率還能清腸養(yǎng)胃。
1、金針菇
到了秋天,很多朋友們喜歡打火鍋,那么在吃火鍋的時候自然少不了金針菇。市面上常見的金針菇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黃色的,一種是白色的。前者菌蓋中央比邊緣稍深,菌柄則上淺下深;后者偏于乳白色而非純白——不管哪一種,如果顏色通體均勻鮮亮,就很可能經過熏、漂、染或用添加劑處理過,此時可聞一聞有沒有異味。
另外,挑選菌蓋是半球形的,不要長開的,若長開,就老了,菌柄則在15厘米左右是最好的。
營養(yǎng)價值:所含的人體必需氨基酸成分較全,賴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特別高,有益于兒童腦細胞的發(fā)育,國外稱其為“益智菇”,因此特別適合孩子食用。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2、香菇
被稱為“百菇之王”。如果是鮮香菇,菌蓋水靈、菌褶一片一片立著的是比較新鮮的,要是表面發(fā)黏或者滴水,那就不要買了。如果是風干的,選擇菌蓋厚一些的,并且蓋邊要向內卷。好的香菇菌蓋上有裂開的花紋,被稱為花菇,差的則菌蓋很薄。
營養(yǎng)價值:各類蘑菇中,香菇的抗癌功效最好,含有豐富的香菇多糖。香菇中維生素D的含量也明顯高于其他品種,可以幫助體內鈣的吸收,十分適合更年期婦女食用。
3、平菇
平菇應為淡淡的灰色,質地肥厚,嫩滑可口,而且價格很便宜。買的時候,挑選干燥的,用手擠一下根部,如果有明顯的水滲出,說明質量不夠好。
其次注意一下邊緣,好的平菇邊緣比較整齊、而且略向下卷。如果邊已經長平了,并已裂開,就是太老了。選擇菌蓋小一點的平菇,味道更好。
營養(yǎng)價值:具有驅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對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適等有一定治療效果,因此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對婦女更年期綜合征也可起調理作用。
4、杏鮑菇
杏鮑菇主要是吃它的菌柄。它肉質肥厚爽滑,組織致密結實,形態(tài)類似于鮑魚,因此而得名。
挑選的時候很簡單,只要菇體結實、菇型圓整、菌蓋呈淺褐色、菌柄呈乳白色,且沒有異味就可以。同時,可用手捏一捏菌柄表面,感受菌體紋理是否細膩而有一定的彈性。
營養(yǎng)價值: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鎂、銅、鋅等礦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人體具有抗癌、降血脂、潤腸胃以及美容等作用。
享用菌菇之前,你需要做的4件事
1、挑選:菌菇有新鮮的,也有干貨,在營養(yǎng)價值上區(qū)別并不很大。有一種罐裝或者袋裝的加工類菌菇產品,它們看起來新鮮,但其實常常被添加了防腐劑、漂白劑之類成分,建議少買。
2、儲存:菌菇不宜久放,應盡早趁著新鮮食用。如果要保存一小段時間,可以儲存在陰涼通風處,或者用紙包好,儲存于冰箱的蔬菜層。
3、清洗:處理新鮮菌菇,只需將根部切削干凈(蘑菇、金針菇之類),再沖洗掉泥土、木屑,可在淡鹽水中適當浸泡片刻,以便殺菌消毒,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營養(yǎng)成分容易溶解在水里。
4、泡發(fā):以干香菇為例,浸泡之前應先用水將其表面的塵土沖掉,用20~35℃左右的溫水浸泡,同時手指朝著一個方向攪動或是將香菇的蒂部朝下在水中抖動。
菇蓋全部軟化后,立即撈起濾干。浸泡的水,等雜質全部沉到底部后,可將上面干凈的水輕輕倒出,加到要燒的菜里,具有保健功能的香菇嘌呤已大量溶于水。
秋季健康養(yǎng)胃六步走!
第一步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秋季時節(jié),飲食上忌暴飲暴食,不宜多吃各種刺激性食物,過冷、過燙、過硬的食物亦不值得提倡。清淡飲食為佳!保持胃腸的沖和之氣,就得常吃些素食淡飯,適當輔佐一些肉類肥甘食品。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使胃中經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吃生冷,并戒除煙、酒,以防刺激胃黏膜,促使?jié)儛夯蛷桶l(fā)。
第二步飲食定時定
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應定時,間隔時間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應盡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侵蝕胃粘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進餐有時過早,有時過晚,可口的就吃得多,不可口的就吃得少,或任意吃冷食、零食,使胃腸的工作量緊一陣、松一陣,這就容易造成胃腸病。飲食不衛(wèi)生,腐敗的食物吃了容易中毒。因此,選擇食物,要注意新鮮、清潔,進食有規(guī)律,是防止胃腸病的首要問題。
第三步堅持日常保健
平素的飲食應注重腸胃保健,例如,補充活謂素,以利于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進局部病變的修復。要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這樣有利于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要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疲勞,減少發(fā)病的機會。
第四步飲食宜軟、溫、暖、素、鮮
烹調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進食時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這樣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復。要注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節(jié),脾胃虛寒者尤應禁食生冷食物,肝郁氣滯者忌在生氣后立即進食。
第五步經常揉腹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癥?,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tǒng)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防止和消除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