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inews.cn/pic/0/13/27/20/13272017_769110.jpg)
![](http://www.hinews.cn/pic/0/13/27/20/13272018_122244.jpg)
毒紅菇味辣邊有條紋
毒紅菇與紅菇在外觀上很相似,但毒紅菇的菇肉口感呈辛辣味。此外毒紅菌蓋邊緣有條紋,而紅菇邊緣平滑,味不很辣。專家表示,對不認(rèn)識的野生鮮紅菇或是對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生鮮紅菇,不要采摘食用;對市場上賣的干紅菇,也不能放松警惕。
毒紅菇(有毒)
菌蓋表面光滑,粘,淺粉紅色至珊瑚紅色,邊緣色較淺,成熟時有明顯條紋,有強烈辛辣味。菌肉薄,白色,近表面處粉紅色。
紅菇(無毒)
可食。菌表面平滑,不粘,暗紅色至深紅色,邊緣平滑,無條紋。菌肉厚,白色。
![](http://www.hinews.cn/pic/0/13/27/20/13272019_901208.jpg)
![](http://www.hinews.cn/pic/0/13/27/20/13272020_851606.jpg)
盡量不要食用白蘑菇
一定不要以蘑菇顏色辨別蘑菇,艷麗的紅黃鵝膏(雞蛋菌、橙蓋傘)是美味,白色的鵝膏(白毒傘)是每年致命的主要元兇之一,沒有把握的白蘑菇一定不要采摘食用。
可以食用的白羅傘(白條蓋鵝膏)和黃蓋鵝膏白色變種、淡紅毒鵝膏菌極相似,但白色劇毒鵝膏菌蓋邊緣無明顯棱紋、小菌褶漸狹、菌柄基部多少膨大呈球形。在昆明、大理、麗江、楚雄等地有采食白條蓋鵝膏的習(xí)慣,由于一般人難以與白色的劇毒鵝膏區(qū)分,所以最好不要采食白羅傘。
致命白色鵝膏菌(劇毒)
白色的知名鵝膏菌包括白毒傘及鱗毒傘、毛柄白毒傘,統(tǒng)稱白毒傘。黃蓋鵝膏白色變種和淡紅毒鵝膏,也俗稱為白毒傘。死亡率高達(dá)95%以上。“白毒傘”的中毒潛伏期長達(dá)24小時,一般為8至10小時。誤食大約一天后,會出現(xiàn)嘔吐、腹瀉等類似急性腸胃炎的癥狀,經(jīng)過處理后,第二天這些癥狀會緩解,進(jìn)入“假愈期”,但第三天就會進(jìn)入肝損害期,病人轉(zhuǎn)氨酶急劇升高,嚴(yán)重的出現(xiàn)肝衰竭,搶救成功機會非常微小。
白條蓋鵝膏(白羅傘)(無毒)
白羅傘主要鑒別特征:中等至大型,菌蓋白色或稍帶米黃色,中央平坦或稍突起,邊緣具棱紋,菌褶離生,白色,小菌褶平截。菌柄白色,近基部處不膨大。菌環(huán)膜質(zhì),白色,生菌柄上部。菌托白色,深杯狀或袋狀。福貢、普洱、保山、麗江等地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