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指設在地面以上的菇房,也叫常規(guī)菇房等。常用磚石(或磚木、竹木等)建造,也可用閑置民房、庫房、廠房等改建,但要清掃干凈,做到通風良好、保溫保濕、光照適宜。新建菇房則宜選高爽之地建造,方位最好坐北朝南。
菇房形式多為屋脊式,一般長8~12米、寬6~10米、高4.5~6米。菇房內(nèi)壁應用石灰粉刷消毒;地面應光潔、堅實,最好鋪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潔沖洗。菇房內(nèi)置放若干排多層床架,床架排列方向一般與菇房走向垂直,即坐北朝南,東西走向的菇房其床架應南北向排列。
床架要求堅固平整,便于操作和沖洗消毒,可采用竹木結構、鋼筋水泥結構或金屬結構等作骨架。兩側操作的床寬1.2~1.6米,單側操作的床寬60~80厘米,床架層數(shù)4~6層甚至更多層,層距50~70厘米。底層離地面20厘米以上,頂層距房頂1.3米以上。每層床架四周,可用木板、竹竿或玉米稈等圍制成高15~35厘米的側板;根據(jù)情況有時也可以不設側板。每排床架之間留出寬60~70厘米的走道;床架四周不宜靠墻,與墻距離40~70厘米。
通風窗應開在南北墻上,窗口對準兩排床架之間的走道。通風窗的多少和大小,要根據(jù)菇房高度、床架層數(shù),以及當?shù)貧夂蛱攸c靈活掌握。我國北方氣候冷涼干燥,菇房應以保溫、保濕為主,通風窗可適當少、小一些;而南方地區(qū)氣候溫暖潮濕,菇房應以通風換氣為主,通風窗可適當多、大一些。一般來說,每一排(從上往下豎排算一排)可開2~5個窗口。上窗上沿略低于房檐,下窗下沿可與地面持平或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窗戶以高40~45厘米、寬30~40厘米為宜,裝上16目的尼龍紗網(wǎng),以阻擋害蟲進入菇房。窗外最好懸掛擋風遮光作用并能啟閉的草簾。
菇房的門應設在走道位置,門上面的墻上也要開通風窗并裝紗網(wǎng)。每條走道中間的房頂上應設拔風筒,筒高1.2~1.6米,筒下直徑40厘米,筒上直徑25~30厘米,筒頂裝風帽,風帽直徑是筒口直徑的2倍,帽檐與筒口平,既拔風好,又可防止風雨倒灌。如有條件,安裝通風機比房頂設拔風筒要理想得多。
每間菇房的占地面積不宜過大,過大管理不便,通風換氣不均,易發(fā)生病蟲害;過小則利用率太低,成本高。新建菇房的有效栽培面積以150~300㎡為宜,改建菇房可因地制宜。有效栽培面積的計算方法:菇房的面積×0.6(面積利用率)×4~6(床架層數(shù))。為便于集中管理,可兩間或數(shù)間菇房連在一起。
菇房形式多為屋脊式,一般長8~12米、寬6~10米、高4.5~6米。菇房內(nèi)壁應用石灰粉刷消毒;地面應光潔、堅實,最好鋪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潔沖洗。菇房內(nèi)置放若干排多層床架,床架排列方向一般與菇房走向垂直,即坐北朝南,東西走向的菇房其床架應南北向排列。
床架要求堅固平整,便于操作和沖洗消毒,可采用竹木結構、鋼筋水泥結構或金屬結構等作骨架。兩側操作的床寬1.2~1.6米,單側操作的床寬60~80厘米,床架層數(shù)4~6層甚至更多層,層距50~70厘米。底層離地面20厘米以上,頂層距房頂1.3米以上。每層床架四周,可用木板、竹竿或玉米稈等圍制成高15~35厘米的側板;根據(jù)情況有時也可以不設側板。每排床架之間留出寬60~70厘米的走道;床架四周不宜靠墻,與墻距離40~70厘米。
通風窗應開在南北墻上,窗口對準兩排床架之間的走道。通風窗的多少和大小,要根據(jù)菇房高度、床架層數(shù),以及當?shù)貧夂蛱攸c靈活掌握。我國北方氣候冷涼干燥,菇房應以保溫、保濕為主,通風窗可適當少、小一些;而南方地區(qū)氣候溫暖潮濕,菇房應以通風換氣為主,通風窗可適當多、大一些。一般來說,每一排(從上往下豎排算一排)可開2~5個窗口。上窗上沿略低于房檐,下窗下沿可與地面持平或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窗戶以高40~45厘米、寬30~40厘米為宜,裝上16目的尼龍紗網(wǎng),以阻擋害蟲進入菇房。窗外最好懸掛擋風遮光作用并能啟閉的草簾。
菇房的門應設在走道位置,門上面的墻上也要開通風窗并裝紗網(wǎng)。每條走道中間的房頂上應設拔風筒,筒高1.2~1.6米,筒下直徑40厘米,筒上直徑25~30厘米,筒頂裝風帽,風帽直徑是筒口直徑的2倍,帽檐與筒口平,既拔風好,又可防止風雨倒灌。如有條件,安裝通風機比房頂設拔風筒要理想得多。
每間菇房的占地面積不宜過大,過大管理不便,通風換氣不均,易發(fā)生病蟲害;過小則利用率太低,成本高。新建菇房的有效栽培面積以150~300㎡為宜,改建菇房可因地制宜。有效栽培面積的計算方法:菇房的面積×0.6(面積利用率)×4~6(床架層數(shù))。為便于集中管理,可兩間或數(shù)間菇房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