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地栽培,不需搭建菇房和床架,是一種投資少,成本低,周期短,見效快的栽培方法。畦地要選地勢高爽、背風、排水暢通的空閑地。按南北向整成寬0.8—0.9米,長10—15米的長形畦,畦中間挖一條寬17厘米,23厘米,寬13厘米的土埂,兩畦間留一條深33厘米,寬40厘米的溝,以便行走和管理操作。畦床上噴灑20%的氨水或撒菜籽餅粉驅殺害蟲。
栽培時,先用1%石灰水浸泡培養(yǎng)料24小時,然后撈起用清水沖淋至ph值7.5—8,瀝去多余的水分,即可鋪料播種,按鋪一層料,撤一層菌種,共分 3層,料厚15厘米左右。播好種后用木板將料層輕輕拍平壓緊,使菌種與培養(yǎng)料緊密結合,以利菌絲恢復生長,防止干燥和抑制雜菌污染小播種后,菌床上搭環(huán)形棚架,上蓋塑料薄膜和草簾。開頭3—4天,為菌絲恢復和定植時期,以保溫、保濕為主,要蓋緊塑料薄膜,若菌床內溫度超過25℃時,可在早晚打開畦兩頭的薄膜通風降溫。5—7天后,菌絲長入培養(yǎng)料內應進行適當通風,以減少料面水分,促使菌絲向料層內生長。當菌絲長到料厚一半時,可加大通風量,使菌絲盡快向料深層生長,料面干燥,長出的菌絲生活力強,粗壯。20天左右菌絲長透培養(yǎng)料,應加強通風和增加光照,并適當噴水,促進子實體迅速形成。管理上主要通過揭閉薄膜和草簾,并適當噴水,調節(jié)水、熱、氣、光等條件,以滿足菇體的良好生長,當菇體充分長大至成熟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