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杏鮑菇生長對溫度有何要求?
杏鮑菇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2-27℃,最適溫度是25℃左右,高于30℃時菌絲生長不良。杏鮑菇是恒溫結實性菇類,溫差過大,不利原基的發(fā)生,出菇溫度為10-18℃,最適溫度12-16℃,低于8℃不會現原基,高于20℃容易出現畸形菇,還會發(fā)生病害,引起死菇、爛菇。
2、袋栽杏鮑菇催蕾階段怎樣管理?
菌袋發(fā)滿后,維持7天左右,菌絲充分生理成熟后移入菇棚,剪掉扎口或拔除棉塞、去掉套環(huán)后將袋口翻下或剪掉,露出料面。調控棚內濕度至95%左右,光照強度1000勒克斯,并有少量通風,經15天左右,袋口料表面即有白點狀原基形成。秋栽時采取措施適當降低棚溫,春栽時應設法提高棚溫,并加大通風量,保持棚內濕度,使原基數量不斷增加,隨之原基分化,幼蕾現出。該階段棚溫應嚴格控制在20℃以下,否則,不能現蕾。
3、袋栽杏鮑菇出菇后如何管理?
將出菇面清理干凈,并清潔菇棚,春栽時噴灑一遍菊脂類殺蟲藥及多菌靈等殺菌劑后,密閉遮光,使菌袋休養(yǎng)生息,秋栽時只噴一遍殺菌劑即可。待料面再現原基后,可再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1-3潮菇,生物學效率50%-60%,商品率80%-90%。
4、怎樣處理杏鮑菇子實體多但商品率低的問題?
若沒有進行疏菇蕾,層基分化后,在菌袋兩側長出數量不等的小菇蕾。由于營養(yǎng)和空間的限制,這些菇蕾大部分不能長成商品菇,所以,必須及時進行疏蕾。疏蕾的原則:在菇蕾剛形成時,每面留位置好、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4-6個,子實體長至2cm左右時,再進行1次優(yōu)選,每面留2-4個。這樣,便能保證較高的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