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地內套種蘑菇,是一項投資少、效益高的短乎快增收項目。其技術要點如下:
1、栽培方法
?。?)水稻收割后及時翻耕炕田,整平整細。
(2)在田四周開溝排水,再劃廂。廂以東西向為宜。廂寬1.6米,每廂分6行,兩邊的一行和中間的兩行栽油菜,余下的兩行作為蘑菇的栽培溝。溝寬23厘米,深16.5厘米。廂與廂之間留50厘米寬步道。油菜窩距為30厘米,每667平方米可栽4230窩,蘑菇凈種面積為46.7平方米。
(3)10月上旬將已堆制好的栽培料填滿種蘑菇的栽培溝,然后將菌種撒在料面,每米溝約用2瓶菌種,播后再蓋一層栽培料,料面略高于廂面。然后再蓋6.6厘米厚的稻草,同時田的四周還要撒上甲敵粉防治病蟲害。
?。?)播種后15天左右,當菌絲串滿料面,并往下深入料層厚2/3以上時,將覆蓋的稻草拿開,用蠶豆大的粗土粒覆蓋料面,厚約2.6厘米,其上面再蓋1.3厘米厚的豌豆大的細土粒,然后將稻草重新蓋。
2、田間管理
1)蓋土后至出菇前期,重點是調節(jié)所蓋土粒的含水量,初覆蓋的土粒含水量要保持在17%-18%左右(即用手指捏可成片且有裂紋),不能太干或太濕,更不能讓水流入料中。若遇到大雨或連陰雨必須用塑料薄膜遮蓋。連續(xù)晴天則應噴水保濕,但切忌水過多。若覆土偏酸,可噴1%的清石灰水,把pH調到7.5。當菌絲長到粗細土粒之間時,噴一次菇水,使細土粒含水量達20%(即捏得扁,搓得圓,不粘手),粗土粒達18%,停水2-3天。當大批菇蕾出現時,再噴一次菇水。到一潮菇采摘末期,重噴一次水。再停水2-3天,使菌絲得以休養(yǎng),以利下潮出菇。秋菇一般在11-12月采收,前期要防高溫高濕,后期要防寒潮低溫。出菇時間要求小氣候相對濕度保持在90%-95%之間。故要經常噴少許水保持覆蓋草濕潤。不再出菇時,可逐漸減少噴水。
?。?)越冬期即12月下旬到次年2月中旬,管理的重點是保溫、保濕、松土通氣。在松土前一周停止噴水,揭開覆草通風,使土粒干燥。然后輕輕撥開覆蓋土(勿傷栽培料),除去枯黃菌絲體和死菇,再進行補土覆蓋,使土面疏松平整,然后重新蓋草,并可適當增加蓋草厚度。此時,可用加水1130倍的豬糞水輕潑一次。以后視天氣情況澆水,陰天和寒冷天不噴水。只保持培養(yǎng)料中含有適當的水分,以土不發(fā)白、土粒捏得碎即可,切不可過濕。
(3)春菇期是指2月下旬到5月上旬,盛產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此期,氣溫由低到高變化大,前期應以保濕偏干為主,后期逐漸加大噴水量,但須多次輕噴,待菌絲串到粗土粒之間時,可重噴一次結菇水,使土粒含水量達18%左右。在菇蕾形成時,重噴一次菇水(20%)。春菇后期高溫較多,一天噴水可達兩次,在早晚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