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鮑菇因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肉質肥厚似鮑魚而得名。隸屬于傘菌目,口蘑科,側耳屬,又名刺芹側耳。杏鮑菇營養(yǎng)豐富,質地脆嫩,風味獨特,口感極佳,保鮮時間長,備受人們喜歡。在目前的栽培條件下,受自然條件和季節(jié)的影響,產品供應數(shù)量差異很大。冷庫栽培成本高,耗能大,因此利用北部山區(qū)的特有氣候錯季栽培,既可大量供應市場,又可減少能源浪費。現(xiàn)介紹一下北部山區(qū)春季杏鮑菇覆土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杏鮑菇是一種木腐菌,它分解木質素和纖維素能力較強,其栽培原料豐富,喜歡氮源,適當?shù)卦黾优浞街械暮浚商岣弋a量和品質。杏鮑菇屬于低溫結實菌類,菌絲生長溫度為8—30℃,子實體形成溫度在8—22℃,最適溫度在12—18℃,出菇期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
◆栽培時間
北部山區(qū)在9—10月份制袋,溫室內發(fā)菌。也可在壩下11—12月份制袋,翌年的3—4月份覆土,4月下旬—6月中旬栽培結束。
◆栽培料配方
適合栽培杏鮑菇的原料很多,選3種配方供參考。配方一:棉籽殼79.7%、麥麩18%、糖1%、石膏1%、磷酸二氫鉀0.3%,用石灰調ph值至9—11;配方二:棉籽殼40%、雜木屑38%、麥麩18%、玉米粉2%、糖1%、石膏1%,用石灰調ph值至9-11;配方三:棉籽殼30%、玉米芯28%、木屑20%、麥麩20%、糖1%、石膏1%,用石灰調ph值至9—11。
◆菌袋制作
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制袋,把栽培原料按配方稱好后,按料水比1:1.2—1.3加水攪拌,堆悶2小時后裝入17cm×33c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袋裝好后放入蒸鍋內,充入蒸汽升溫滅菌,當溫度達到100℃后保持13—15小時。滅菌結束后,當溫度降到60℃以下時開始出鍋,菌袋溫度降到30℃以下時,開始接種。在溫室內保持20℃左右的溫度進行發(fā)菌,35—40天可長滿菌袋。
◆覆土栽培
春季3月份將發(fā)好的菌袋進行覆土出菇,選擇半地下溫室,地下深度0.5—1米,棚用塑料膜和草苫覆蓋,然后覆土呈梯形狀土墻,即:墻的底寬度為70cm,兩邊放18cm長的菌袋,有塑料膜的一頭朝外,在割袋處用稀泥抹平,袋與袋間隔2cm,層與層間隔2cm,每層菌袋向里縮回2cm,墻體中間用濕土填平,垛滿7層后,上層寬46cm。在最上層菌袋的切口處,用泥抹成三角形擋水墻,高10cm,把墻中間添平土后澆水,使最下層有水滲出為止,水滲出后,第2天用5—8cm的木棒隔30cm扎眼至底部。
◆出菇管理
覆土完成后,提高棚溫到15℃左右,以利菌絲恢復。當看到菌袋內菌絲生長,呈潔白的絨毛狀,或有小米粒大小的菇蕾出現(xiàn)時,增加棚內的相對濕度至90%—95%,3—4天后,解開袋口,并用手輕輕抖動,但不要全部打開。每個袋口留3—4個菇,當菇長到15cm左右沒開傘時,進行采收,采大留小。
◆注意事項
北部山區(qū)春季風大,氣溫多變,一定要調整好棚內溫度、濕度,防止墻體發(fā)熱燒菌。安振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