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該技術,不僅可消除黑木耳袋料栽培產(chǎn)量低、易污染的弊病,而且不受氣候條件、場地、資源、資金等限制,省工、省料、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易栽培、周期短、效益高。下面為大家介紹黑木耳大袋立體栽培技術:
一、栽培場地
可利用蔬菜大棚、空閑場地、陽臺、樓頂、林果樹蔭下等場地。要求臨近水源,通風好,遠離污染源。
二、栽培季節(jié)
以當?shù)貧鉁胤€(wěn)定在15-25℃為最佳出耳期。
三、原料配方
1.棉籽殼90%、麩皮5%、玉米粉3%。
2.玉米芯粉80%、麩皮10%、玉米粉5%、黃豆粉2%、。
四、裝袋
菌袋可選擇22厘米x38厘米x0.04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裝料時力求裝緊,勿使袋與料之間初現(xiàn)空隙。扎口要緊,以防形成水袋而使栽培失敗。
五、滅菌
采用蒸氣滅菌,選用相應規(guī)格的鍋爐。家庭栽培可用鐵桶改制成蒸氣發(fā)生器。即在鐵桶——側(cè)割開一個口,并用直徑2厘米的鋼管從開口處插入桶的另一側(cè),將開:口與鋼管接觸處焊接嚴密。在:開口同一側(cè)的不同位置開一個直徑4厘米的口,并用一根直徑4厘米的短鋼管稍插入桶壁,與)F口焊接嚴密。2厘米管作加水管,4厘米管作排氣管。用磚砌成灶,將桶坐在灶上,桶內(nèi)加水后燒火,使蒸氣產(chǎn)生,滅菌中間適時加水以保證蒸氣供應。
六、接種
接種人員進入接種室,首先用75%酒精棉球擦凈雙手,每3人為一組,1人從瓶內(nèi)挖出菌種,2人解袋、扎袋。每袋兩端接人紅棗大小的菌種2-3塊。——次將所有菌袋全部接完,中間不可隨意出人,否則須重新熏蒸滅菌才可操作。
七、發(fā)苗管理
接菌后的菌袋放入干凈室內(nèi)或大棚內(nèi)避光培養(yǎng),保持溫度25~28℃。前5天不必通風,棚內(nèi)可利用增光或遮光的方法增降溫度,增光時袋堆要用黑膜或草簾遮光。5天后適量通風,保持空氣相對濕度為70%。經(jīng)40~50天培養(yǎng),菌絲發(fā)滿袋后轉(zhuǎn)入出耳管理。
八、出耳管理
1.場地管理。如小耳場地在棚內(nèi),可在棚內(nèi)做成15厘米寬、15-20厘米高的小土埂,土埂間距80厘米。在室外出耳也按此法做成土埂,如在硬化的地面小耳,可按上述距離鋪一層磚即可。
2.菌袋擺放。劃口后將菌袋平放于土埂上,袋與袋間距5-8厘米,中間用土填實。在袋的上部也鋪2~3厘米厚的土層,然后按第一層擺法擺好第二層菌袋。不填土的,要在第一層袋上擺上2根直徑2-3厘米的小竹竿,然后放第二層菌袋,這樣,依次擺放6-8層。最后在土堆近處鋪沒一層地膜,以防止噴水時土粒濺到耳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