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料床栽:用95%經日曬的棉籽殼,加入2%石膏粉、0.1%百菌清、2%碳酸鈣,充分拌勻;2%糖和0.1%磷酸二氫鉀事先溶于水中,拌入培養(yǎng)料中。培養(yǎng)料含水量65%、pH7.5。鋪料上床,分層播種,第1層鋪料5~7cm,撒播菌種;第2層鋪料5~6cm,撒播1層菌種后,在料面上再鋪1層薄料覆蓋住菌種。培養(yǎng)料總厚度15~20cm,整平拍實、覆蓋報紙、薄膜,保持料內水分。播種后在18~28℃溫度內發(fā)菌,待菌絲吃料至2/3或吃透全料時,覆蓋蠶豆大小的腐煤2~3cm厚,7~10月后再覆蓋細土2~3cm厚。然后進行常規(guī)管理,通風、噴水、加大室內空氣濕度。
發(fā)酵料畦栽:以40%的鮮麥秸、57%牛羊糞、1%石膏粉、1%過磷酸鈣、1%尿素,按雙孢蘑菇培養(yǎng)料堆制法制備發(fā)酵培養(yǎng)料,翻堆5次,趁熱進料。然后清除料內糞塊和雜物,鋪于溫室地床畦面上,料厚20cm,料溫下降至30℃以下時,分層點播核桃大小的菌種塊。播種后料面覆蓋薄膜發(fā)菌,待菌絲吃透料時覆土。
在上述兩種栽培法接種后2~3天,菌絲開始恢復生長,新生菌絲吃料向四周延伸,直至吃透培養(yǎng)料。發(fā)菌期間部分菌絲發(fā)育、變粗、形成菌索,覆蓋腐煤粒后,菌絲沿著土料上爬,互相交織、扭結,逐漸發(fā)生子實體。
出菇管理:覆土后15天左右開始出現(xiàn)菇蕾。出菇前數(shù)日,應減少通氣量,噴水要充足,次數(shù)要增加。當子實體出現(xiàn)時,應噴1次重水,室內相對濕度保持在75%~85%。大肥菇第1潮菇出菇較遲,覆土后約22天才能采收第1潮菇,兩潮菇相隔時間為12~15天。雙孢蘑菇秋菇的收獲期在45天左右,而大肥菇較短,有效出菇時間只有30天左右。前2潮菇的產量,與雙孢蘑菇的匍匐型菌株相近。大肥菇從菇蕾形成到開傘時間相當短,所以,及時采收很重要。大肥菇宜在幼嫩時采摘,采時的菌蓋直徑為2.5~3cm。如果采摘太遲,則鮮菇采后易開傘,并且在開傘后菌褶很快發(fā)黑,商品質量下降,不利于銷售。
常用計量單位符號 1、時間:d(天)、h(小時)、min(分)、s(秒)?!?、長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面積:m2(平方米)、667m2(畝)、hm2(公頃)。 4、體積: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質量:t(噸)、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濃度:mg/L、mg/kg(ppm,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