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菌性斑點病
(1)癥狀
病斑只發(fā)生在菌蓋表面,初呈淡黃色變色區(qū),后逐漸變成暗褐色凹陷斑點并分泌黏液。黏液干后,菌蓋開裂,形成不對稱的子實體。病斑主要在表皮層,接觸菌肉較淺,一般不超皮下3毫米,菌褶很少感染。菌柄偶爾也發(fā)生縱向凹斑。嚴重時病斑密布菌蓋,有時采收后才會出現病斑。
?。?)發(fā)生及流行條件
病菌適于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廣泛,可以借助空氣、菇蠅、線蟲、工具、工作人員等進行傳播。
(3)防治方法
?、倏刂乒椒績鹊臏囟群蜐穸龋瑖娝髴皶r通風排除濕氣,使培養(yǎng)料表面和菇體上的水分能及時蒸發(fā)掉。
?、诎l(fā)病初期,可及時用次氯酸鈣的600倍液;連霉素或土霉素的100倍液噴霧,能抑制病菌蔓延。
?、墼谂囵B(yǎng)料表面撒一層薄薄的生石灰粉,能抑制病害發(fā)展。
2、腐爛病
主要為害平菇。
(1)癥狀
該病首先在菌蓋和菌柄上發(fā)病,發(fā)病初,產生水漬狀軟腐病斑,嚴重時病菇腐爛,散發(fā)出惡臭味。
(2)防治方法
同細菌性斑點病。
(四)病毒性病害
病毒是生物界一類最微小、結構最簡單的生物,它能寄生在食用菌的活細胞內生存繁殖,引起食用菌的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