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介紹雙孢蘑菇的栽培新技術和雙孢蘑菇生產過程中的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以達到雙孢蘑菇的高產穩(wěn)產,農民增產增收的目的。
關鍵詞:雙孢蘑菇栽培新技術病蟲害 防治措施
雙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在分類學上屬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蘑菇科,蘑菇屬。
一、生活條件
1、營養(yǎng)。雙孢蘑菇是一種草腐菌。屬中低溫型菇類。依靠菌絲從腐熟的培養(yǎng)料中吸取營養(yǎng)物質而生活。培養(yǎng)料中常見的碳素物質麥秸、玉米和高粱等作物的秸稈。而常見的氮素物質則多為牛、馬、豬、雞等牲畜的糞便和部分無機氮肥。
2、溫度。雙孢蘑菇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是5~33℃,最適溫度是22~26℃。子實體生長發(fā)育的最適溫度是13~18℃。
3、濕度。在菌絲生長階段培養(yǎng)料的水分應保持在6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80%左右;在子實體形成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應在90%左右。
4、空氣。雙孢蘑菇是一種好氣性菌。實踐證明,覆土層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5%就會抑制子實體的分化。要使菇蕾發(fā)生,子實體正常形成,菇房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應在0.1%以下。
5、酸堿值。雙孢蘑菌絲在pH值5.0~8.0時均能生長,以pH值6.5~7.0最為適宜。
6、光照。雙孢蘑菇是厭光性菌類。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發(fā)育都不需要光線,所以菇房最好保持黑暗。
二、雙孢蘑菇的栽培新技術
雙孢菇栽培主要以秋季為主,一般播種期安排在8月份。
1、培養(yǎng)料配方。配方:秸桿1.5t,雞糞1.2t,尿素l0kg,石膏100kg,過磷酸鈣50kg,石灰40kg。(調節(jié)PH值在8.2~8.4左右為宜)。
2、一般多采用室外集中式簡易棚二次發(fā)酵技術。用塑料薄膜搭一簡易式的塑料棚,棚里離地面20~30cm處搭一床架,在晴天下午趁熱將培養(yǎng)料運進棚內集中鋪放在床架上建二次發(fā)酵堆,料中間插有通風筒,棚兩端各開一個通風窗,以便利于通風和控制溫度。建堆后第二天,料溫達60~65℃。保持8小時后,適當通風降至52℃,維持3天時間運進棚內,待料溫在28℃以下時播種。
3、播種技術要點。在進棚前,料堆周圍噴灑0.5%敵敵畏和1:400倍多菌靈,菇房也要噴一次較濃的石灰水,菇房周圍噴一次1:3000倍多菌靈和0.5%敵敵畏。培養(yǎng)料進棚后,菇房必須用敵敵畏熏蒸。然后打開菇棚通風換氣。測定料溫無回升趨勢,并穩(wěn)定在28℃以下,即可播種。采用混播加表播相結合的方法。播完一床后,把余下的菌種撒于表面在料上面蓋一層地膜。播種后3~5天,要普遍檢杏一下發(fā)菌情況,加強管理,使其均勻生長。發(fā)現雜菌,及時通風,并在其上撒石灰粉。
4、發(fā)菌期管理。要求在培養(yǎng)菌絲過程,料層的溫度在22~26℃ 播種7滅內,若料溫超過27℃。應采取夜間通風的辦法降低溫度。播種7滅后,菌種萌發(fā)吃料正常,即可逐日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往料中生長,直至菌絲生長到料底部。在正常情況下,播種l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培養(yǎng)料。
5、覆土技術要點。覆土前培養(yǎng)料表面應保持干燥,切忌在料面噴水。這樣覆土調水后,菌絲很快恢復,爬土快。覆土配方:草炭土80%,沙子20%(過篩,直徑4mm左右)。石灰(調節(jié)pH值達7.8~7.9)。整理料面,進行覆土,覆土層的厚度要求為3cm且厚度均勻一致,覆土后,要進行覆土層調水,調水的原則是先濕后干。讓培養(yǎng)料的菌絲逐漸往上層里生長,防止菌絲很快長到覆土層的表面。在覆土2~3天內。采用少噴勤噴的方法,把覆土層的含水量調足。
6、出菇期的管理。蘑菇從播種到出菇,在適宜的條件下。需35~40天。蘑菇出菇期間要求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是:溫度為14~l6℃左右,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培養(yǎng)料的濕度60%~62%,土層的濕度17%~19%,空氣新鮮等。因此,菇房的管理要把通風、保溫、水分調節(jié)等結合進行。
(1)水分:產菇前期的噴水,一般就掌握看菇噴水的原則,菇多時多噴,菇少時少噴。菇房遇到連續(xù)22℃以上高溫時,就不要噴水,多開窗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