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我國久負盛名的珍貴食用菌,它的營養(yǎng)價值相當于牛肉的4倍。香菇菌絲細胞液可作現代宇航食品,國外把香菇稱為“植物性食品的頂峰”。它還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享有“菇中之王”菌中之秀”的美譽,是我國重要的出口菌品之一。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而白花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現在正是香菇的重要管理階段,筆者就重點闡述花菇的一些管理技巧。
溫度要求
花菇屬于中溫養(yǎng)菌,以25℃~27℃最適,低溫出菇,以15℃最佳?;ü缴L過程中不耐高溫,子實體發(fā)育要求較低溫度,而且子實體分化階段又要求有較大的溫差等因素,一般選擇自8月下旬至9月接種。實踐證明,進入10月后,種植期每向后推遲10天,出菇期將推遲1個月,經濟效益將少23%~33%。
栽培花菇的最佳配方
木屑1000kg,麥麩150~200kg,石灰1~2kg,清水900~1000kg。減少麥麩用量,拉大碳氮比,適當提高pH值,有利于防止雜菌污染,提高成品率,提前出菇。
菌絲發(fā)育期的管理要點
靈活調節(jié)溫度,加強通風換氣,及時翻堆散熱,適當打孔增氧,及時排出袋內積水,力爭轉色一致,確保適時出菇。
接種后,1~6天菌絲開始萌發(fā)定植,此時袋溫比室溫低1℃~3℃,室溫可控制在28℃,當室溫超過30℃時開門通風,使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下。
發(fā)菌7~15天,菌絲萌發(fā)蔓延4~5厘米,如發(fā)現雜菌,及時注射殺菌劑,調整室溫在24℃~26℃,保持空氣新鮮、干燥、通風。
發(fā)菌16~25天,菌絲相連,把菌條拔掉,讓氧氣直接進入菌袋深處,通氧后,菌溫12小時內迅速升高,為防止高溫燒壞菌絲,要加大通風。
發(fā)菌26~45天,是瘤狀物形成的階段,管理要點是適當打孔增氧、翻堆散熱。若30~45天沒有起瘤狀物,證明在這段時間內溫度偏高或嚴重缺氧,將會影響正常出菇。
發(fā)菌46~60天,是營養(yǎng)轉化高峰階段。45天出現轉色現象,60天轉色結束,伴隨著轉色,仍有起瘤狀物現象,同時會出現一定量的分泌色素。
在正常條件下60天轉色后開始出菇,直到翌年3月是出優(yōu)質花菇的最佳時期。最佳時期過后可繼續(xù)養(yǎng)菌20天左右,這是進一步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
冬季如何培育花菇
幼菇長至2厘米即達到催花標準,根據棚內濕度大小和菇蓋濕潤情況,確定加溫的時間和方法。如果濕度大,即便加高溫催花也不會裂紋變花,如果在嚴重干燥的情況下催花,則只裂紋不長菇,并易硬開傘。形成花菇的條件:干濕交替,強光,大通風,大溫差,靠人工科學管理。方法是:在夜里12時左右第一次加高溫催花,迫使袋內溫度達15℃。如果棚內溫度在30℃以上,袋內溫度沒達到15℃,可把棚揭開,讓棚內高溫散失后繼續(xù)加高溫,這樣反復2~3次,夜間80%以上形成花菇。白天揭棚讓其風吹日曬,下午5時左右蓋棚,讓水分濕潤菇蓋,隨后晚上照常加偏低溫度排濕。當菇蓋的白色紋理明顯地加寬加深時,可立即生火排濕,把菇的白紋固定下來,每天如此即可形成白花菇。
陰雨天怎樣管理花菇
花菇培養(yǎng)過程中,3級以下的微風可風吹日曬,增加菇的白花度,如遇3級以上的風應蓋棚,防止大風直襲;大霧天氣不揭棚,棚內加火排濕至霧消后?;鸾遗铩H艋ü浇涍^十幾天的培育,已經形成但尚未成熟就要下雨,這時必須把3厘米以上的花菇全部采下,否則花菇遇雨就成了暗花,會減少收入。經過摸索試驗,研究出雨天培育花菇的新方法為:在早上加火排濕3~4個小時,火要比平時加大1倍,擴大排氣孔40~50厘米,讓棚內濕度在較短的時間內降至60%以下,菇蓋邊緣有嚴重缺水的現象,下午揭棚(雨停)或把兩邊的薄膜撐起,有意讓菇蓋受潮,棚內濕度掌握在75%以下,連續(xù)如此。直至成熟采收,照樣能獲得優(yōu)質的天白花菇。
常用計量單位符號 1、時間:d(天)、h(小時)、min(分)、s(秒)?!?、長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面積:m2(平方米)、667m2(畝)、hm2(公頃)?!?、體積: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質量:t(噸)、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濃度:mg/L、mg/kg(ppm,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