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只有精品一级试看30秒|色欲无码蜜臀久久AV|国产一级婬片片A片A毛片A级|国产午夜精品福利一区久久久|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yè)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栽培技術 » 正文

    錯季(反季節(jié))白金針菇栽培技術


    【發(fā)布日期】:2014-03-17  【來源】:《現(xiàn)代農村科技》
    【核心提示】:  金針菇,又名冬菇、毛柄金針菇,屬于擔子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金錢菌屬。金針菇口感滑嫩味美,營養(yǎng)豐富,尤其富含賴氨酸和
      金針菇,又名冬菇、毛柄金針菇,屬于擔子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金錢菌屬。金針菇口感滑嫩味美,營養(yǎng)豐富,尤其富含賴氨酸和精氨酸,有益于兒童腦細胞發(fā)育,具有抗癌、降血脂、保脂等食療功能。在河北北部錯季栽培具有較好的發(fā)展前景。
      1 白金針菇生物學特性
      1.1 形態(tài)特征。白色金針菇,其色澤純白,由菌絲體和子實體組成,菌絲體呈白色絨毛狀。子實體由菌蓋、菌柄組成。商品菇一般菇長15cm,菇蓋直徑1~1.5cm,呈半球形。
      1.2 營養(yǎng)特性。金針菇是木腐菌,只有通過分解、吸收木腐基質中的營養(yǎng)才能正常生長。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基質中要提供足夠的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1.2.1 碳源。碳源是金針菇最重要的營養(yǎng)來源,在北方主要以玉米秸(芯)、豆秸為主。補充碳源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等。
      1.2.2 氮源。氮源是金針菇合成蛋白質和核酸所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在大面積栽培中,以麩皮、玉米粉為主要氮源。在營養(yǎng)階段,碳氮比以20∶1為好,在生殖生長階段,以34~40∶1為宜。
      1.2.3 無機鹽。無機鹽類也是金針菇生長發(fā)育所不可缺少的原料。常用的無機鹽添加劑有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添加比例為0.2%~0.5%。
      1.2.4 維生素。金針菇是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天然缺陷型,由于培養(yǎng)料中的麥麩、玉米粉中含有的維生素量基本可以滿足金針菇生長需要,因而在栽培中可不再添加維生素類物質。
      1.3 環(huán)境條件
      1.3.1 溫度。金針菇屬低溫型菇類,耐寒性較強。各生長階段對溫度要求不同。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為4℃~32℃,最適生長溫度為22℃~24℃,子實體形成和生長的溫度為5℃~18℃,10℃~15℃對子實體形成最為有利??傊疳樄皆谳^低溫度下,出菇整齊、菌柄長、產量高。
      1.3.2 濕度。金針菇屬喜濕性菌類,在菌絲生長期培養(yǎng)料適宜的含水量為60%~7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時,雜菌污染率低。子實體生長期,培養(yǎng)料的濕度以70%為宜,空氣相對濕度以80%~90%為宜。濕度過低抑制菇體的生長,并使培養(yǎng)料失去過多的水分,空氣濕度過高容易造成爛菇或發(fā)生雜菌和病害。
      1.3.3 光照。金針菇基本上屬于弱光性菌類,菌絲在黑暗條件下能正常生長,弱光下菌絲生長健壯。發(fā)菌時應保持室內弱光線。弱光能促進子實體的形成、生長和成熟;光線過強,則形成菌柄短、開傘早的劣質菇。
      1.3.4 空氣。金針菇是好氣性真菌,在生長發(fā)育的各個階段必須要有足夠的氧氣供給才能正常生長。因此,在菌絲生長階段應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在子實體生長階段為提高菌柄長度和抑制菌蓋發(fā)育,必須增加CO2濃度,才能培育出菌柄粗、蓋小的優(yōu)質菇,但CO2深度超過5%時,子實體不能形成。
      1.3.5 酸堿度。金針菇需要微酸性的環(huán)境,在pH值3~8范圍內,菌絲均可生長,菌絲體生長階段最適宜培養(yǎng)料的pH值為5.5~6.5,子實體階段pH值以5~6最適宜。
      2 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
      2.1 栽培原料及配方
      2.1.1 主料選擇。主料以棉籽殼、玉米秸(芯)、豆秸為主要原料,要求新鮮無霉變。
      2.1.2 輔料選擇。主要有麩皮、玉米粉、石膏、糖、硫酸鎂、過磷酸鈣、尿素等。
      2.1.3 配方。① 配方一:玉米芯40%,木屑40%,麩皮16.5%,糖1%,CaCO31%,KH2PO40.3%,尿素0.2%,石灰1%。② 配方二:棉籽皮60%,玉米芯20%,麩皮16.5%,石膏1%,石灰1%,KH2PO40.3%,尿素0.2%。
      2.2 配料。主料使用前要暴曬3d,將其它輔料拌勻后,撒入主料內,加水攪拌,培養(yǎng)料的含水量以手握培養(yǎng)料,指間有水滲出而不下滴為度,含水量以65%~70%為宜。配方中有玉米芯的,玉米芯應粉碎成蠶豆至黃豆粒大小,并于拌料前1d預濕堆悶24h后再拌入棉籽殼中。配制好的料在堆悶1~2h后要立即裝袋。塑料袋選擇長32cm,直徑16~17cm,厚0.04m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裝干料400~500g,兩端出菇。裝袋時,袋松緊適宜,料面要平。
      2.3 滅菌。裝好的栽培袋要及時滅菌,不可長久存放,尤其是錯季栽培,制袋在6月下旬~7月上旬,培養(yǎng)料容易發(fā)酸。采用常壓滅菌,滅菌時將塑料袋整齊地排列在鍋內,袋與袋之間呈“品”字形擺放,便于蒸汽流通,提高滅菌效果,當溫度達到100℃時,開始計時,并繼續(xù)燒火,維持10h之后封火再燜數(shù)小時,使鍋內溫度自然下降到60℃以下,出鍋。將栽培袋移入清潔衛(wèi)生的室內,當溫度下降至室溫后開始接種。
      2.4 接種。接種在接種箱或無菌室中進行,北方地區(qū)錯季栽培多采用接種箱接種。首先,將栽培袋、菌種瓶、接種工具、酒精棉球放入接種箱內,用報紙或塑料膠帶密封接種箱,點燃殺菌消毒的煙霧劑,熏箱30min。再用酒精棉球,對手、接種工具、菌種瓶擦拭消毒,點燃酒精燈或酒精棉球,對菌種瓶口消毒。最后在接種箱內無菌的環(huán)境下進行接種。一般按1瓶菌種接30個栽培袋的比例接種。
      2.5 發(fā)菌期管理
      2.5.1 消毒處理。栽培袋接種后,移入菇棚內發(fā)菌。菇棚在使用前應進行消毒。然后用生石灰粉撒施地面。將接種后栽培袋移入菇棚的床架上進行立體栽培,兩架之間留80~100cm的走道,架上每米分1檔,每檔又分4~6層,每層上可以堆放多層栽培袋。夏季發(fā)菌,每層上要少放,防止袋內出現(xiàn)高溫;也可直接堆放在地上,單排擺放堆5~7層,層與層之間用細竹竿隔開,兩排之間應留80~100cm的走道,以便管理和采菇。
      2.5.2 溫度。菌絲生長階段,溫度應保持在20℃左右。錯季栽培,要防止出現(xiàn)高溫。在發(fā)菌階段,以降溫為主,防止“燒菌”。
      2.5.3 濕度??諝庀鄬穸纫?0%為宜。濕度宜小不宜大,當空氣濕度過大時,應打開通風口或揭開塑料薄膜通風換氣,以降低室內濕度。
      2.5.4 通風管理。為保證菌絲生長對氧氣的需要,要注意通風換氣。以夜間通風換氣為主,以防白天通風溫度上升。
      2.5.5 光線調節(jié)。發(fā)菌時應盡量保持室內暗的環(huán)境。如果光線強,菌絲尚未長滿培養(yǎng)料,遇到低溫刺激,極易出現(xiàn)原基,影響產量。
      2.5.6 定期檢查。在菌絲生長時期,要定期檢查,以保證發(fā)菌均勻一致,同時檢查雜菌,發(fā)現(xiàn)污染及時防治。檢查時應盡量不倒架、不翻堆。
      2.6 出菇期管理。一般45~55d,白色菌絲長滿整個栽培袋時,可轉入子實體階段管理,8月初進行出菇管理。
      2.6.1 催菇。菌絲長滿培養(yǎng)料后,需要進行催菇。方法是搔菌、降溫和增濕。搔菌就是將栽培袋口打開拉直,用消過毒的鑷子或鐵刷將接種塊去掉。經過搔菌,子實體形成多而整齊。經過搔菌后,應把溫度降到10℃~15℃,促進原基形成,同時要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為了更好地保濕,可在栽培袋口上覆蓋一層報紙,每天噴水2~3次。噴水要輕,不能使報紙上積水,保持潮濕即可。一般經催菇3~5d后,料面上就會出現(xiàn)大量米粒狀的菇蕾。
      2.6.2 溫度。子實體原基形成后,要嚴格控制溫度。室內溫度最后控制在10℃~15℃,溫度高于15℃時,子實體生長迅速,極易開傘形成劣質菇。控制溫度是通過揭蓋草苫和通風換氣進行的,一般在夜間進行。8~10月出菇,前期注意降溫,后期注意保溫。
      2.6.3 濕度。子實體生長期間濕度應控制在80%~90%。每天結合降溫,要向空中和四壁噴霧狀水2~3次,并保持地面常有水,切勿向菇體上噴水,以免子實體顏色變深,導致爛菇。
      2.6.4 光線。弱光或陰暗條件是提高金針菇商品價值的措施之一,因此應保持弱光條件。
      2.6.5 通風換氣。金針菇出菇期要控制菇房的通風換氣,使其積累一定濃度的CO2(0.1%~0.5%),以利于菌柄伸長和抑制菌蓋開傘。一般每天通風1次,每次10~20min。前期以夜間為好,后期以白天為宜。
      2.6.6 采收。一般當菌柄充分伸長到15cm,菇蓋直徑0.8~1.2cm,呈半球時采收最為適宜。采收時,一手按住栽培袋口,一手輕輕抓住子實體拔下,剪去菌柄基部所帶的部分培養(yǎng)料。采收后要把培養(yǎng)料上散亂的小菇、死菇、腐根及老化的菌塊全部清理干凈。如果袋內失水,要先補水,再覆蓋報紙養(yǎng)菌,經過10~15d便可采收第2潮菇。采2潮菇后,可噴灑0.15%~0.2%的蔗糖水和0.1%~0.2%的尿素配成的營養(yǎng)液,促進第3、4潮菇的生長。
      2.7 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① 在品種選擇上,應選用出菇溫度高、適應性強的品種,防止出菇過晚,達不到錯季效果。② 制袋時應嚴格接種條件和發(fā)菌條件,保證制袋成功率。③ 出菇期應注意保持溫度穩(wěn)定,提高出菇的商品率。④ 應適時采收,以防菇質下降。
     
      常用計量單位符號 1、時間:d(天)、h(小時)、min(分)、s(秒)?!?、長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面積:m2(平方米)、667m2(畝)、hm2(公頃)?!?、體積: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質量:t(噸)、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濃度:mg/L、mg/kg(ppm,1×10-6)。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guī)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fā)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lián)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xié)議  |  信息規(guī)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