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是香菇的菌蓋表面產(chǎn)生菊花狀、龜背狀花紋的一種變異性香菇,它朵大肉厚柄短,質地脆嫩,香味濃郁,為香菇之珍品,深受國內(nèi)外消費者歡迎。本文主要介紹花菇栽培的關鍵技術。
一、菌種選擇和季節(jié)安排
花菇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這種特性沒有遺傳性,但作為培育花菇的品種宜選用菇蓋大、肉厚、柄 短和“菇潮”明顯的中低溫型菌株及中晚熟菌株。在北方地區(qū)既可春栽又可秋栽。春栽應選用晚熟品種,秋栽可選用早熟品種。
二、菌絲體培養(yǎng)
菌絲體培養(yǎng)階段的管理是栽培香菇成敗的關鍵,直接影響產(chǎn)量和出菇的快慢,在發(fā)菌階段應注意以下幾點:
1、培養(yǎng)室溫度控制在20-26℃,嚴防高溫,若高于28℃易燒菌,空氣濕度控制在70%以下,以免引起雜菌污染。
2、菌絲生長期間不需要光線,因此,發(fā)菌場所需增加遮陽物,關閉門窗。但是要經(jīng)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使室內(nèi)空氣新鮮,使菌絲正常生長。
3、菌袋每隔15天—20天翻堆一次,翻堆時刺袋增氧。
三、轉色期管理
轉色的好壞對出菇也有影響,轉色的條件是室溫控制在20-24℃,空氣濕度80-95%,有散射光和足夠的氧氣,轉色適當?shù)木z應該呈帶有光澤的棕褐色。
四、出菇管理
1、幼菇期管理。將轉色正常的菌袋搬到菇棚架上排放,要求菌袋內(nèi)含水量為55%左右?,F(xiàn)蕾后做好以下幾點:①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8-16℃,空氣濕度控制在80-90%。此期間棚膜不宜掀去,特別是有風的天氣更不能掀去。②當菇蕾直徑大于0。5厘米時,如不脫袋,就要用小刀將菇柄周圍的薄劃開2/3,讓菇蕾自由長出,劃口過早幼蕾太小,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差,易于死、凍死或易受高溫危害;劃口過晚幼菇被薄膜擠壓,形成畸形菇,因此適時劃口十分重要。如果一個菌袋上現(xiàn)蕾太多時,應疏蕾,把畸形的、過密的、叢生的幼菇去掉,第袋留3-5朵,盡量使留下的幼菇距離均勻,大小一致,不擁擠。
2、花菇培育期。劃口后應低溫培養(yǎng)5-7天,使幼蕾緩慢生長。此期菇棚溫度控制在8-12℃,空氣濕度控制在85-90%,給予適當和散射光,菇棚兩端通風。如在無風的晴天和需要通風換氣時可揭開薄膜,讓太陽光直射幼菇。當氣溫降到5℃以下時,及時蓋膜,遇大風天氣應蓋緊薄膜,只留一端通風。
菇蓋直徑達到2-2。5厘米,菇體質密堅實,用手撫摸菇蓋表面,感覺柔軟有彈性,可適時催花。若菇蓋直徑小于2厘米催花,易形成花菇丁。大于2。5厘米易形成條狀裂紋,培育不出優(yōu)質花菇。
催花的方法:①常溫催花,若氣溫在8-15℃,空氣相對濕度70%左右,不需要加溫,利用自然溫度進行催花,白天蓋膜增加溫度,夜晚掀膜降溫;促使菌蓋開裂。②加溫催花。冬春季節(jié),氣溫在0℃-12℃,可在夜晚加溫促花,天氣晴朗進上午10點鐘以后將棚上塑料薄膜掀去,讓太陽光直接照射幼菇,微風吹拂幼菇,此時幼菇表面呈干燥狀態(tài)。下午3時左右蓋上薄膜,晚上查看棚內(nèi)小環(huán)境的溫度和幼菇表面濕黏程度。當手摸菌蓋有潮濕感時,可先不加濕。如干燥則應加濕,如發(fā)黏說明濕度大。一般在晚上11時—12時開始加溫排濕。加溫時一定要留通風口,以防棚溫超過35℃,以達到加溫排濕的目的。3-5小時后停止加熱,日出后時掀去棚膜,讓風刮曬,經(jīng)4-6天的連續(xù),菇蓋表面就會迅速開裂,白色菌肉裸露,刺激一次裂紋加深一些。形成優(yōu)質的花菇。③蒸氣催花。在低溫、干燥、久旱無雨的季節(jié),溫度在12℃以下,空氣相對濕度在50%以下,可用蒸氣催花。即密閉菇棚,將蒸氣直接導入棚內(nèi)或直接在火上放盆水加熱,加溫加水同時進行,當濕度增至80%時立即停止蒸氣,袋溫一般在25℃保持8小時-10小時。
?;ǎ捍呋ê蟮南愎?,為使菌蓋增大、增白、肉質增厚、裂痕加深加寬形成花菇,還需15-25天的精細管理,關鍵是要防止菇棚內(nèi)濕度增大到70%,其管理要求如下:①晴朗干燥的天氣,白天加強通風和光照,夜晚蓋膜,只要空氣溫度不超過70%。,則不需要加溫排濕。②若遇陰雨天外界濕度大時,棚膜必須嚴密覆蓋,并打開排濕孔加溫排濕,或采用在棚內(nèi)地面撒于石灰、煤渣等方法降低空氣濕度。③要加強通風,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