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學名:Tremella fjciformis Berk.俗名:白木耳。銀耳隸屬于真菌門、擔子菌綱、銀耳目、銀耳科、銀耳屬。銀耳是我國久負盛名的滋補品,有“滋陰補腎、潤肺止咳、和胃益氣之功”?!侗静菰娊馑幮宰ⅰ吩疲骸按宋镉宣湺疂櫠鵁o其寒,有玉竹之甘而無其膩,誠潤肺滋陰要品”。從現代西醫(yī)學角度看,銀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增強肝臟解毒能力,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病有顯著療效。
銀耳的人工栽培起源于中國.做段木栽培始于清朝光緒二十年(1894年)。代料栽培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一是瓶栽階段,于1958年由上海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首創(chuàng);二是袋栽階段,于1978年由古田縣耳農戴維浩首創(chuàng),該工藝使生產成本大為降低,生產操作方便,促進了銀耳的大批量生產,得到大面積推廣;三是于1983年古田縣耳農姚淑先等利用棉籽殼試種銀耳并取得成功,該工藝使銀耳生產擺脫了菌林矛盾,變廢為寶,為銀耳生產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資源基礎,促使全國各大棉區(qū)的棉籽殼大量供應古田銀耳生產,不僅節(jié)約了大量木材,而且單位產量還提高30%;四是銀耳工廠化生產階段,該工藝是建立銀耳生產專用房,實行工廠化管理。現在全縣形成100多個銀耳栽培專業(yè)村,銀耳栽培工廠化專用房9000多間,從而使古田縣銀耳生產邁入專業(yè)化、規(guī)?;⒐S化栽培的快車道 ,2001年全縣栽培銀耳1.5億袋,產量達1.125萬噸(干品),占全國銀耳總產量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