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又名美味牛肝菌、白牛肝菌等名稱,屬提子菌綱、傘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屬。主要品種有黃牛肝菌、銅色牛肝菌、褐絨蓋牛肝菌、黃皮牛肝菌、琥珀牛肝菌等。
云南的牛肝菌很多,我小時候讀書的費用都是去找菌子賣了來做書費,所以對牛肝菌很熟悉。
一、牛肝菌的形態(tài)特征
◆美味牛肝菌又名大腳菇。
子實體蓋寬4~15厘米,半球形凸鏡形至平展形,表面光滑,無絨毛,濕時稍黏;邊緣幼時內卷后伸展整齊;顏色黃褐色、肉桂色、褐帶紅色至茶褐色,傷處不變色,味道微甜,稍有香味。
◆銅色牛肝菌又名牛肚菌。
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半球至扁球形,直徑3~12厘米,表現(xiàn)灰褐色至深栗褐色或煤煙色,具有微細絨毛或光滑、不黏。
◆銅色牛肝菌
黏蓋牛肝菌菌蓋半球形,后平展,直徑3~10厘米,邊緣薄,初內卷,后波狀,土黃色,淡黃褐色,干后呈肉桂色,表面光滑,濕時很黏,菌肉淺黃色。
◆紫褐牛肝菌又名紫牛肝菌。
子實體中等或較大。菌蓋半球形,后漸展,直徑4~15厘米,紫色、藍紫色或淡紫褐色,光滑或被短絨毛,有時凸起。
◆褐龐柄牛肝菌菌蓋
肉質,徑5~9厘米,半球形,后扁平;蓋面濕時稍黏,很快變干,無毛或短絨毛,有皺紋,有時龜裂,灰褐色等。
二、生長條件
◆營養(yǎng)
野生牛肝菌與櫟樹、松樹共生。在試驗條件下,菌絲體生長所需的碳源物質,以葡聚糖、淀粉、果膠效果最好。
◆溫度
菌絲體生長階段的溫度為18℃~30℃,適溫24℃~28℃。子實體形成溫度16℃~24℃,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子實體形成。土層的溫度高于28℃時對子實體發(fā)育不利;低于12℃則不易形成子實體。
◆濕度
菌絲體生長階段,土壤濕度以60%左右為宜,
降雨集中或時間過長,土壤含水量過大,則不利于菌絲體的生長,時干時濕對菌絲體生長最為有利。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求有較多的降水量和較大的濕度,空氣相對濕度以80%~90%較好,時雨時晴或白天晴、夜間雨最有利于子實體的形成。
◆光照
菌絲體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fā)育,需要一定散射光的刺激,但在陽光直射處很少見到子實體,所以牛肝菌一般多發(fā)生在蔭蔽度在70%的林地內。
◆PH酸堿度
子實體生長較好的土壤pH 5.66.5。菌絲生長pH 4.8~6.5,以pH5.6~6最適。
三、菌種的制作方法
◆母種制作
(1)培養(yǎng)基配方
蛋白胨2克,磷酸氫二鉀1克,硫酸鎂0.5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按常規(guī)配制斜面培養(yǎng)基備用。
(2)母種分離方法
牛肝菌純種分離常采用組織分離法,選擇野生未成熟的子實體為分離材料,采后1~2小時進行分離。分離時,從子實體取一小塊組織,接在培養(yǎng)基上,在24℃條件下培養(yǎng)。
(3)接種培養(yǎng)
接種后,在20℃~25℃恒溫下培養(yǎng)7天后,菌絲逐漸變得濃密,呈白色,絨毛狀,15天長滿試管斜面提純培育可得母種。
◆原種和栽培種制作
(1)場地選擇
以水泥地和木板坪為好。泥土地因含有土沙,加水后泥土溶化會混入料中,不宜采用。選好場地后進行清洗,并清理四周環(huán)境,防止污染。
(2)過篩除雜
先把木屑、麥麩等主要原料、輔料,分別用2~3目的竹篩或鐵絲網(wǎng)過篩,剔除小木片、小枝條及其他有棱角的硬物,以防裝料時刺破塑料袋。
(3)區(qū)別混合
先將木屑、麥麩、石膏粉攪拌均勻,棉子殼提前12小時加水預濕;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蔗糖等溶于水,再加入料中混合。
(4)加水攪拌
采用自動攪拌機時,將料混合集堆,拌料機開堆,攪拌、反復運行,使料均勻。手工攪拌必須采取集堆,開堆,反復攪拌3~4次,使水分被原料均勻吸收。
(5)避免酸變
常因拌料時間延長,培養(yǎng)料發(fā)生酸變,接種后菌袋成品率不高。因此,當干物質加水后,從攪拌至裝袋開始,其時間不超過2小時為妥。這就要分秒必爭,當天拌料,及時裝袋滅菌,避免基質酸變。
(6)控制污染
培養(yǎng)料滅菌后,冷卻至常溫,按無菌操作接入母種或原種,按常規(guī)培養(yǎng),菌絲長滿瓶(袋),即為原種或栽培種。
四、馴化栽培方法
◆培養(yǎng)料配方
牛肝菌在半腐葉39%,雜木屑39%,米糠20%,糖1%,石膏1%, pH 5.5~6;或半腐葉39%,玉米粉39%,米糠20%,白糖1%,石膏1%, pH 5.5~6的培養(yǎng)基質上,菌絲生長較好,濃密粗壯,袋壁上有大量黃褐色成片菌核出現(xiàn),誘導牛肝菌形成子實體的合成培養(yǎng)基。
以上培養(yǎng)基,在pH5~6、溫度5℃~20℃的搖瓶培養(yǎng)條件下,經(jīng)90天,首次人工培養(yǎng)出牛肝菌的子實體。也可采用接種培養(yǎng)。
◆接種要求
(1)環(huán)境凈化
采用接種室或接種箱、接種帳接種,事先應消毒,采用氣霧消毒劑,每立方米5~8克,點燃產(chǎn)生氣體消毒。
(2)菌種預處理
先拔掉菌種瓶口棉塞,用塑料袋包裹瓶或袋口,然后搬進接種室內,再用接種鏟伸入菌種瓶袋內,把表層老化菌膜挖出。若是扎袋頭的菌種,開袋口同樣方法處理好菌種后,把袋口扭擰后搬進接種箱內接種。
(3)無菌操作接種
①選擇時間
選擇晴天午夜間或清晨接種,此時氣溫低,雜菌處于休眠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菌袋接種的成品率。雨天空氣濕度大,容易感染霉菌,不宜進行接種。
②接種物入室
塑料袋搬入無菌室或接種帳內后,連同菌種、接種工具、酒精燈一起,進行第二次消毒。先用氣霧劑熏30分鐘以上,接種前40~60分鐘,再用紫外線燈照射30分鐘,達到無菌條件。工作人員穿戴工作服、帽和口罩及拖鞋。農家接種人員,要求洗凈頭發(fā)并晾干,更換干凈衣服,方可入室。接種前雙手用75%酒精擦洗或戴乳膠手套。
③接種敏捷
打開袋料扎繩,或拔出棉塞。把菌種接入袋內,重新扎好袋口或塞好棉塞。若是瓶栽的把覆蓋薄膜揭開,接種后復原。由于接種時培養(yǎng)料暴露于空間,如果室內消毒不徹底,殘留的雜菌孢子容易趁機而入;同時,接種時間延長,空間濕度相對升高,也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接種器具為金屬制品,久用易灼熱,菌種通過酒精燈火焰區(qū)時,如果動作緩慢,則容易燙傷菌種。因此,接種動作要快。
④更新空氣
每一批料袋接種完畢,必須打開門窗通風換氣30~40分鐘,然后關門窗,重新進行消毒,繼續(xù)接種。接種后如果不通風,由于受酒精燈和人的體溫的影響,加上接種時打開穴口,使料內水分蒸發(fā),形成高溫、高濕環(huán)境,容易使雜菌積累,勢必造成雜菌污染。
⑤清理殘留物
在接種過程中,菌種瓶的覆蓋膜廢棄物,尤其是工作臺及室內場地上的木屑等必須集中在一角,不要亂扔。待每批料袋接種結束后,結合通風換氣,進行一次清除,以保持場地清潔,杜絕雜菌污染。
◆出菇管理
主要是催菇,采用干濕交替、溫差刺激、光線調節(jié)等技術處理。
◆采收與加工
(1)適時采收
牛肝菌的子實體長至七八成熟時,就要及時采收,否則菌管與菌肉之間,以及菌柄內部極易受線蟲等危害,影響產(chǎn)品質量。
采回的子實體用不銹鋼刀削除菌柄基部帶泥沙、雜質及蟲道部分。如屬野外采集,混入的同屬不同種或不同屬的牛肝菌要分開,以保證加工產(chǎn)品的純度。
然后按開傘程度進行分類,分別處理。通常分為菇蕾、幼菇、半開傘菇和開傘菇。菇蕾、幼菇用來加工成鹽漬菇,半開傘菇和開傘菇切片加工成脫水干品。
◆加工方法
①鹽漬加工
加工成鹽漬菇的原料是菇蕾和幼菇。未開傘的菇蕾或出土高5~7厘米,菌蓋邊緣未離開菌柄的幼菇,組織致密,適宜加工成鹽漬菇,經(jīng)濟效益高。
②脫水干制
牛肝菌的干制品是我國傳統(tǒng)的出口暢銷土特產(chǎn),主銷歐美各國市場。供加工成干品的原料,多為半開傘菇和開傘菇。半開傘菇是指菌蓋邊緣展開離菌柄2~3厘米,菇形差,易斷碎,若保藏得好,白色部分也不易褐變。
(3)分級包裝
干品按外觀特征分為四個等級。一級品菌片白色,菌蓋與菌柄相連,無破碎、無霉變和無蟲蛀。二級品菌片淺黃色,其他規(guī)格與一級品同。三級品,菌片黃色至褐色,其他規(guī)格與一級品同。四級品,菌片色澤深黃色至深褐色,允許部分菌蓋與菌柄分離,有破碎,無霉變和無蟲蛀。
干品按等級用塑料袋分裝,熱合封口,再裝入紙箱內,每箱裝5~10千克,箱內要放防潮紙及干燥劑,及時外銷。
六、牛肝菌的人工栽培種植前景。
牛肝菌體態(tài)大,柄粗壯,肉質肥厚,味道鮮美,是世界較為著名的食用菌之一,深受美食家的贊賞和偏愛。
牛肝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菇類,上述5個品種幾乎無脂肪。蛋白質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都是人體必需氨基酸。牛肝菌具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國內市場上清水美味牛肝菌,每千克售價26~28元,干品每千克120~160元。全國大中城市酒樓餐館,將美味牛肝菌列入名貴菜譜之一。
云南省的80多個縣、市均有美味牛肝菌資源。在日本、韓國及歐洲市場出售的意大利美味牛肝菌,實際大多數(shù)是云南產(chǎn)品改頭換面的中國貨。目前,湖南、福建、云南、吉林等科研部門正積極投入美味牛肝菌的菌根合成研究,人工栽培奧秘將會被揭開,發(fā)展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