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靈芝人工栽培技術也逐步得到推廣和應用。為了探索靈芝在本氣候條件下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措施,2011年開始,有專家引進靈芝新品種在慶元縣五大堡鄉(xiāng)西川村建立基地20000㎡,進行大田段木靈芝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示范。經(jīng)濟效益顯著,現(xiàn)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工藝流程
樹木選擇→砍伐→切段→套袋→滅菌→接種→培養(yǎng)→脫袋→埋*→管理→出芝→采收→干燥→分級→包裝→成品。
2.操作技術
2.1樹木的選擇與切段
樹木應所選擇斗料樹種為主,選楓樹、石楠、櫟等木質較硬的樹木,胸徑在8-20㎝,含水量為32%-42%的段木為宜。樹木樹木選好后,要求將其裁伐成20-30㎝的短段,一般每立方米段木可裁伐短段木800段左右,裁段后用塑料套袋密封。
2.2滅菌、接種及菌絲體培養(yǎng)
采用100℃常壓滅菌法,滅菌時間要求保持12-24h。經(jīng)滅菌冷卻后進行接種,一般每立方米段木需用菌種80瓶左右。段木接種在溫度為25℃-28℃的室內(nèi)培養(yǎng)60d左右。
2.3脫袋與埋土
在培養(yǎng)期內(nèi),菌絲長好后即可脫袋。埋土前要選擇排水良好、通風開闊、土質疏松、肥沃的大田作為栽培場所,按畦寬150-180㎝、畦高25㎝、溝寬30-40㎝做畦開溝。埋土時段木可與畦面垂直或平行擺放,然后覆蓋適量泥土以微見段木為適,并搭架遮陰。
2.4 培養(yǎng)與管理
菌絲生長階段棚內(nèi)溫度應控制在22℃-28℃,空氣濕度和通風、光照則要求不嚴。到子實體形成和分化階段,溫度要求在26℃左右,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5%,光線以散線光為主,避免強光直射,并要求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2.5靈芝的采收
一般菌段埋土后4個月可開始采收頭茬靈芝鮮品。靈芝成熟的標準為:單子實體由淡黃色變?yōu)辄S棕色,菌蓋邊緣一圈嫩黃色消失,菌蓋周邊的白色生長點消失,菌蓋開始革質化,包子散放時及時采收。采收時可用鋒利的刀片切割菌柄,留下0.5 cm左右,切口要平,并在采收后1-2 d內(nèi)堅持噴水,繼續(xù)培養(yǎng),便可在原來的菌柄上長出第二茬子實體。一個月后可以采收第二批靈芝。將采收的靈芝切去菌柄基部菌蒂,并烘、曬干后及時裝袋密封保存。
3.要點提示
(1)選擇優(yōu)質高產(chǎn)品種,易取得較高收益,如“滬農(nóng)1號”品種。
(2)段木套袋時容易刺破塑料袋,注意觀察,并用透明膠補漏。
(3)菌段埋土時間應選擇3-4月,晴天大田干燥時進行,菌段埋*密度按間距5 cm,行距20 cm均勻排列。
(4)培養(yǎng)與管理階段應突出原基分化期水份管理。靈芝進入原基分化期,栽培場地相對濕度應達80%-90%,覆*層應保持既疏松又濕潤,子實體出現(xiàn)較多時,應勤噴清潔水,增加大棚空氣流動。
(5)段木靈芝持續(xù)栽培期有2-3年,冬季場地應用稻草覆蓋保暖,以防凍害,清明過后及時清除覆蓋物。